banner

汪前进:重读《郑和航海图》——多视角下的古海图

发布时间:2023-03-24


 文研讲座 282

重读《郑和航海图》——多视角下的古海图


时 间: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汪前进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

主持人:李伯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评议人: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

李孝聪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

《郑和航海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航海图,不仅真实记录了详细而宝贵的航海信息,而且还蕴含有大量的政治文化与地图绘制方法。过去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解决了不少重要问题,为后人的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此图的研究仍然没有穷尽,如果换换不同的视角,还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如为什么图上的外国地名几乎没有象西方那样新取蕴含“探险家”自身文化元素的地名、为什么图上与随员所撰的行纪上只称沿途外邦为“番”而不是蛮与夷、为什么图上在阿拉伯地区没有画出伊斯兰建筑、为什么“皇城”的符号用的是与自身真实形状不同的正方形、为什么图上航行沿途山脉与岛礁的形状都是向上而不是以航行线为中心倒向两侧;为什么使用阿拉伯人的“牵星板”而不是他们的星盘、为什么横渡印度洋所“牵”的星不是阿拉伯的星座而是中国的古星官、为什么图上不象西方海图一样画有众多海怪与海兽、为什么日本人在很久以后还引入与使用《郑和航海图》、郑和船队是如何建构较为完整的中国针路表述体系?本次讲座就上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以请教各位方家。

主讲人简介


汪前进

1957年8月出生,汉族,湖北鄂州人。地理学学士(1982)、理学硕士(1986)与博士(1990),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1997)。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地图史、中国地理学史、中外科技交流史、中国海洋科技史和中国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主要著述有:《中国明代科技史》、《西学东传第一师——利玛窦》、《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合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合著)、《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合编)和《民国时期地图学史文献集成》(主编)等,获郭沫若史学奖二等奖(2007年)。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