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之六·文研讲座283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围绕“小镇”的调查感悟与学术尝试
时 间:2023年3月27日(星期一)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主持人:孙飞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评议人:杨善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内容提要
以参与式观察为基础的社会研究如何呈现文本,在文本中如何处理理论与材料的关系,是田野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讲人以自己在“小镇”的调查与文本写作经历为案例,介绍以“叙事”方式来呈现研究的思考和经历。对于“叙事”的理论特性,主讲人认为,何以叙事,如何叙事,隐含着叙述者对叙述对象进行组织、分析和表达的诉求,叙述不仅组织对象,更组织关于对象的认知。因此,叙述看似指向对象的过程,分析看似指向对象的逻辑,其实两者皆为特殊的理论解释路径。相较于一般的逻辑推理,叙事是一种更加隐蔽的分析,一种以过程、情节和场景的编排来进行的分析。叙事理论主张,不应该有脱离叙事而存在的分析,也不应该有脱离分析而存在的叙事,一个好的叙事可以是尽可能少插入介入性理论,让事件流程自身来展示结果何以如此的解释。所以,叙事不应该只是常人所理解的分析前奏,叙事本身即为分析过程,是一种有助于克服逻辑–实证化言说形式之不足的理论书写。总之,叙事应该是田野研究进行理论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拓展阅读

吴毅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点击图片阅览更多)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目录(滑动阅览)
主讲人简介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出版《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2002)、《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2007、2018)、《记述村庄的政治》(2007)、《双村百年——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21)等著作。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五讲),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分享各种方法、经验、体会和思考。2023年,我们还将在这一系列下推出五场讲座,内容如下:
6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主讲人: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7
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主讲人:
李开元
日本就实大学 教授
8
从文献传统到田野对话
主讲人:
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9
语言学田野的假设与实践
主讲人:
汪 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10
秦汉陵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主讲人: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