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吴毅: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围绕“小镇”的调查感悟与学术尝试

发布时间:2023-03-27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之六·文研讲座283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围绕“小镇”的调查感悟与学术尝试



时 间:2023年3月27日(星期一)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主持人:孙飞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评议人:杨善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内容提要

以参与式观察为基础的社会研究如何呈现文本,在文本中如何处理理论与材料的关系,是田野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讲人以自己在“小镇”的调查与文本写作经历为案例,介绍以“叙事”方式来呈现研究的思考和经历。对于“叙事”的理论特性,主讲人认为,何以叙事,如何叙事,隐含着叙述者对叙述对象进行组织、分析和表达的诉求,叙述不仅组织对象,更组织关于对象的认知。因此,叙述看似指向对象的过程,分析看似指向对象的逻辑,其实两者皆为特殊的理论解释路径。相较于一般的逻辑推理,叙事是一种更加隐蔽的分析,一种以过程、情节和场景的编排来进行的分析。叙事理论主张,不应该有脱离叙事而存在的分析,也不应该有脱离分析而存在的叙事,一个好的叙事可以是尽可能少插入介入性理论,让事件流程自身来展示结果何以如此的解释。所以,叙事不应该只是常人所理解的分析前奏,叙事本身即为分析过程,是一种有助于克服逻辑–实证化言说形式之不足的理论书写。总之,叙事应该是田野研究进行理论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拓展阅读




吴毅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点击图片阅览更多)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目录(滑动阅览)

再版说明
致谢
主要人物一览表
引子
一 迎检,迎检
中心工作与迎检
村里的“作业”
动员再动员:确保高分过关


二 不开发,政府怎么办?
林书记的规划
开发的政治学
洲头的纷争


三 要钱是孙子,无钱是羔羊
“这狗×的收税”
“税源不够,靠关系去协调”
“开的价高于亩平负担,地就得租”


四 播撒希望
重振豆乡
小藠头,大文章
谢张村也想卖地


五 周旋于商民之间
叶先生与洲头村的租地纠纷
合同也要随形势而变化
“没有硝烟的战斗”


六 媒
洲头的突破
石场风波起
临时占地中的生意经


七 “可嫌”的农民
“农民既可怜又可嫌”
种粮不如“种房”
“道上的伢们”


八 僵持
叶先生的回应
开工前的反复
断不清的土地案


九 基层的理性
“这是一种政治行为”
“诱民致富”
“扶强不扶弱”


十 又是一轮收钱时
当“讨要者”成为“被讨要者”
征收进入攻坚阶段
国、地两税提前过关


十一 了结难题
洲头纷争的补遗
叶桦事件的终结
藠头下种了


十二 利益交关
花小钱办大事
最后的征收
石场业主上京了


十三 新的年轮
突起的争地风潮
“伢们”也来凑热闹
“耗油”与“就范”


十四 未完的结局
藠头种植的喜与忧
陈同年的困窘
征地被冻结了
业主们欲罢又起
不收税干部做什么?
又到了迎检的时候


十五 幕落幕启
研究关怀与策略的自白
权力格局“错置”与官民行为“悖论”
非正式权力技术的凸显
政权建设抑或治理转型


附录1 小镇调查笔记引用索引
附录2 小镇文献资料引用目录
参考文献




主讲人简介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出版《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2002)、《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2007、2018)、《记述村庄的政治》(2007)、《双村百年——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21)等著作。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五讲),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分享各种方法、经验、体会和思考。2023年,我们还将在这一系列下推出五场讲座,内容如下:

6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主讲人: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7

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主讲人:

李开元

日本就实大学 教授

8

从文献传统到田野对话

主讲人:

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9

语言学田野的假设与实践

主讲人:

汪 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10

秦汉陵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主讲人: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