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论坛176
从文集出发——“宋代文学研究之新进路”工作坊
时 间:2023年6月17-18日(周末)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内容提要
近年来,宋代文史研究日益呈现蓬勃、活跃的研究态势,围绕“材料、问题、方法”之讨论也日趋深入。作为宋代文献资料之大宗,现存四百余种之宋代别集,实为值得珍视之宝贵材料。虽然以往学者多有加以利用,但宋代文史研究中,多是将其作为文献来源之一种,而未从编纂体例、收录内容以及内蕴之价值,予以全面之审视。
为了推动学界对于宋代别集之重视与探讨,兹由《中外论坛》编辑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承办,以工作坊形式,邀集各位同人,进行切磋交流。
议 程
6月17日
8: 30—9: 00 开幕式
1)刘中兴副院长致辞;
2)工作坊召集人发言:
3)集体合影
9:00—10:00 第一场
主持人:张 剑
自我规范:唐宋古文中的文体学
报告人:谢 琰
评议人:方笑一
论苏轼作品的四种特殊互文
报告人:李 贵
评议人:曾祥波
10:15—11:45 第二场
主持人:马东瑶
朝鲜本《宛陵梅先生诗选》与东亚汉文学对梅尧臣之评论
报告人:卞东波
评议人:张 剑
东坡尺牍源流考
报告人:曾祥波
评议人:卞东波
“未易为子言”:从《玉华宫》《九成宫》探察杜诗如何开宋调法门
报告人:谷曙光
评议人:段 莹
14 :00—15:30 第三场
主持人: 李 贵
初入文治时代——从《西昆酬唱集》看钱惟演政治心态之转变
报告人:成 玮
评议人:谢 琰
作为“舆论”场域的科举——以熙宁三年科场试策为中心
报告人:林 岩
评议人:管 琴
《保母志》在元初的鉴藏与《乐府补题》——兼及关于周密卒年的一则材料
报告人:段 莹
评议人:赵惠俊
15 :45—17:15 第四场
主持人:曾祥波
苏轼饮食诗中的“地方”
报告人:方笑一
评议人:谷曙光
读写实践与宋人“地方诗歌”观念的形成
报告人:叶 晔
评议人:侯体健
道中微録:杨万里旅途诗歌的观看方式与风景书写
报告人:周剑之
评议人:李 贵
6月18日
9:00—10:00 第五场
主持人: 谷曙光
集部立学的尴尬与潜能——谢无量《集部概论讲义》发微
报告人:陈 斐
评议人:成 玮
“典型”的诗语密码——一个宋诗角度的观察
报告人:管 琴
评议人:马东瑶
10 :15—11: 15 第六场
主持人:陈 斐
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
报告人:李成晴
评议人:周剑之
宋代别集中的杂着、杂文与宋人的自我知识结构认知——兼论杂着、杂文一体与笔记的关系
报告人:赵惠俊
评议人:李成晴
11: 15—11:45 圆桌讨论
内容提要
特邀嘉宾:
张 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参会人员(按音序排名):
卞东波 南京大学文学院
陈 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成 玮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段 莹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方笑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谷曙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管 琴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侯体健 复旦大学中文系
李成晴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 贵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林 岩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京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东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谢 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叶 晔 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祥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张 剑 北京大学中文系
赵惠俊 复旦大学中文系
周剑之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办方代表:
刘中兴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主办单位
《中外论坛》编辑部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