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黄克武:清中叶儒学的经世转向

发布时间:2023-09-21


文研讲座303


清中叶儒学的经世转向



时 间:2023年9月21日(星期四)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黄克武  中研院近代史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主持人: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

余英时先生从 “内在理路 ”的观点对宋代以来儒学的演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他从 “尊德行”与 “道问学”的互动关系指出:明代是以 “尊德行”为主导的时代,那么清代则可以说是 “道问学”独霸的时代。本讲座的主旨,即在阐释近世儒学从宋明理学到清代经世之学的发展。此一转向亦与清中叶以来 “儒家礼教主义”兴起,“正统派”的考据学者提出 “以礼代理”、批评当时学风 “不通古今成败”、“不切实用”;经学名臣阮元提倡 “汉宋兼采”,又在浙创 “诂经精舍”、在粤创 “学海堂”讲授经史实学,以及曾国藩等湖南学者“礼学经世”的方向是一致的。笔者认为由于长期以来 “尊德行”与 “道问学”之间的张力,使清代儒者采取 “朱陆调和”、 “汉宋调和”的学术立场,并将焦点转移到从 “兼内外”的角度强调外在事功,并将此一精神建立为一基于 “道问学”精神的学术传统。清儒以 “明道救世”为中心所发展出的经世思想与宋明儒学的 “内圣外王”、“体用兼备”是一脉相承的。宋明理学与明清以来的经世思想成为鸦片战争之后士大夫肆应西力冲击的重要的精神资源。



主讲人


黄克武

台湾师大历史系学士、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所长,胡适纪念馆主任、现任该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师大、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研究领域为清末民国思想史、政治史与文化交流史。主要著作包括《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1994)、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2008)、《顾孟余的清高: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可能》(2020)、《胡适的顿挫:自由与威权冲撞下的政治抉择》(2021)、《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2022)等;并编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与王建朗合编,2016)等十余部著作。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