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读书50
如何解读现代中国的思想——《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研读会
时 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持人:郑小威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校区历史系 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引言人:刘文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发言人:黄克武
中研院近代史所 特聘研究员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教授
季剑青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高波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
内容提要

▴
《儒教中国及现代命运》
列文森著 刘文楠译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列文森的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三卷本(1958-1965)是在美国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们的必读书。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其经典地位没有改变。列文森引领美国的中国研究进入主流学术界:其优美磅礴的文笔,其对世界上他国的历史与文明的丰富知识,以及其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研究修正韦伯观点的宏大的问题意识,都使得这部书当之无愧地成为“西洋汉典”。而列文森在此书中的一些著名论断,如从“天下”到“国家”,君主官僚体制的内部张力,儒家传统的博物馆化等等,也成为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主题,成为新研究的起点或必须引用的“前人研究”。
2023年,列文森三卷本的中译本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推出。正如董玥、欧立德、叶文心等为中译本合作撰写的长篇导读中所指出的,列文森的著作自从出版以来,汉学界学者们的反应不一。特别是其对梁启超思想的解读,其断然宣布儒家传承已经破产,其对于共产主义在中国胜利的解释,在很多学者看来都显得既主观又轻率,缺乏史料和文本的支持。但是,也正如导读作者指出的,列文森的核心议题仍是理解现代中国的关键,他的解析方式、价值观念同样有助于思索中国所处的时刻和位置。列文森在当时提出的一些问题,到现在仍然是开放的,吸引我们进一步思考。
10月25日,文研院邀请不同领域中的学者分享他们从列文森著作中获得的启发。当下的时代已迥异于列文森写作的情境,如何抱持开放的人文主义理念,把中国历史经验再次整合于新的世界思想体系,将是学人们面对的新课题。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