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论坛178
纸币诞生千年纪念
论货币的形态与本质
时 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18:00
地 点: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2
引言人:何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发言人:周卫荣
中国钱币博物馆 馆长
陈 锋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何 平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高聪明
中国钱币博物馆 副馆长
滕飞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副教授
郝煜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 长聘副教授
陈泽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内容提要
今年是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 年)益州(成都)官方“交子”发行 1000 年。这一新型货币形态在中国的最早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对货币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同北大经济与管理学部,邀请从事货币史及货币理论研究的相关学者,长时段地探讨技术、观念与制度相互作用下货币形态演进的规律,进而考察不同货币形态的功能特征及货币本质。议题包括:一,探讨中国历史上纸币的发展及其性质。第二,以纸币为中心,探讨不同货币形态的发展演进及其性质。第三,从历史经验出发,探讨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使用的条件、限度及其前景。
报告题目
何平(中国人民大学):北宋成都“官方交子”发行的意义与传统中国纸币的发展路径
周卫荣:纸币诞生的原因与金属货币的特质——研究货币问题要回归时代大背景下考量
陈锋:明清货币与财政的关系
何平(清华大学):货币价值理论与实践
高聪明:从货币的本质看宋代的纸币
滕飞:从中国票据的流变看货币的本质及其两者殊同
郝煜:“钱之弊在于伪 钞之弊在于多”:传统国家发行货币的两难
陈泽丰:从国际货币体系看货币形态的层次与功能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b站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