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为宗旨,八年以来坚持汇聚学人,探求学理。循世界学术机构之通例,2021年我们设立了“年度荣誉讲座”,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依托北大的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展现杰出学者的前沿成就,与北大校内外师生形成积极互动,并且通过系列演讲与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原创性的独有思考成果。过去三年里,我们分别邀请到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担任这一荣誉讲座的主讲人。
9月20日,北大文研院即将迎来建院八周年。值此院庆之际,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来老师,担任本院2024年度荣誉讲座主讲人。陈来教授是当代中国学界最有成就的哲学史家之一,30多年来,以其一贯的思想高度与前沿思考,引领了中国哲学界的思考方向与研究范式。先生著述等身,在宋明儒学、先秦儒学、现代新儒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现代价值等方面,都留下了开创性与典范性的作品。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4年度荣誉讲座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新心学
(共四讲)
主讲人 | 陈来
第一讲
熊十力的见体论

对于熊十力来说,见体既是哲学的目标、又是哲学认识的方法,更是哲学的境界,见体论可谓是熊十力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熊十力所谓“见体”之义可分为二,一指认识宇宙论的实体,二指体认心的本体,虽然二者并非截然无关。一般来说,熊十力很强调第一种意义(即体用不二论意义上)的见体,这是人们熟知的,但在一定意义上说,见体的第二种意义比第一种意义更重要。因为见体即是见心,他进一步说明,见心是指这样一种意识状态,它离开能所相、内外相、同异相等分别相;这是一体而无分别的意识状态,但并非空无,也不是混沌,而是昭明自识的,故又说见体是自己认识自己。这就是见体。可见见体是一种自识的意识状态,其特征是一体无分别而昭明。强调昭明,这是“见心”状态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过对熊十力见体论的分析,我们可以说见体论是二十世纪新心学对传承发展心学传统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时 间: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
主讲人:陈 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院长
清华大学 文科资深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
与谈人:李祥俊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教授
孟庆楠
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聘副教授
主持人:王 博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主讲人

陈来
陈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哲学、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代表作有《朱熹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年)、《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仁学本体论》(三联书店2014年)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