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杰西卡·罗森:陕北之行——关于中国历史的新观点

发布时间:2024-10-25

牛津大学的罗森教授是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罗森教授就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学界有着广泛而密切的交流,并始终关注着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罗森教授的研究兴趣之一是早期中国与欧亚大陆及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而陕北地区正是探索这一话题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石峁和寨沟遗址的发现为此提供了新的线索。近日,罗森教授再一次来到中国,并重点考察了这两处遗址。


罗森教授曾于2017年春季访问北大文研院并讲学,10月28日,我们邀请罗森教授回到文研院,分享此行的收获与思考,并与相关学者共同探讨,从考古学角度解读黄土丘陵地区在早期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作用。


文研论坛189


陕北之行

关于早期中国历史的新观点



时 间: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杰西卡·罗森(Dame Jessica Rawson)

                  牛津大学 教授

                  英国国家学术院 院士

与谈人:韩炳华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研究员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唐自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王   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

             曹大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长聘副教授

主持人:梅建军

                  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所长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内容提要

10月中旬对于石峁和寨沟两处遗址的考察,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对于古代中国认知的新世界。这两处遗址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尚未有可与之相媲美者。石峁遗址的高台,每层都以石墙包砌,令人敬畏。与陕北的其他遗址相比,它的规模最为宏大,高高耸立。寨沟遗址群的高台建筑、大型墓葬、铸铜遗存,则暗示当地在晚商时期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本地社会,且与安阳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密切联系。这些遗址展示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非凡的创造力,也显示出这一地区在早期中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主讲人简介


杰西卡·罗森

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汉学家,曾任大英博物馆东方古物部主任、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副校长。1990年荣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2002年因其在东方研究的突出贡献获英国女王授勋封爵(DBE),2012年获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获颁弗瑞尔奖章,2022年因其在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的成就获唐奖汉学奖。罗森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艺术与考古,内容涵盖了整个古代中国,尤其是从考古和物质文化的角度诠释早期中国与欧亚大陆及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目前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