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王海城:早期中国绘画的不同取径

发布时间:2025-09-11


文研讲座388


早期中国绘画的不同取径



时 间: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王海城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艺术史系 讲座教授

主持人:郑   岩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线演进的,也从来没有一个自然的终点。古代艺术家制作出的图像多种多样,所担当的功能也不一而足。世上不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绘画方法,我们也不能认定所有的艺术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本讲座利用新书Art and Artistic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a (《古代中国艺术与艺术思维》)所检视的从商代到六朝时期的艺术作品,结合视觉认知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世界早期绘画史的比较框架下勾勒出早期中国绘画进程中的不同取径,对装饰与再现艺术的互动做出新的阐释。




主讲人简介


王海城,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博士,现为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艺术史系Mary and Cheney Cowles讲座教授,研究方向为早期中国的考古、艺术史和音乐史,尤其致力于中国青铜时代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他的代表作包括Writing and the Ancient State (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Art and Artistic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a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25,与Robert Bagley合著)和《剑桥世界史》、《凤凰故国》等合集与图录中的诸多章节。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