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王汎森:近世的象征性行动:清代的“道德镇守使”

发布时间:2025-09-22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为宗旨,九年以来坚持汇聚学人,探求学理。循世界学术机构之通例,2021年我们设立了“年度荣誉讲座”,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依托北大的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展现杰出学者的前沿成就,与北大校内外师生形成积极互动,并且通过系列演讲与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原创性的独有思考成果。过去四年里,我们分别邀请到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清华大学陈来教授担任这一荣誉讲座的主讲人。


9月20日,北大文研院即将迎来建院九周年。值此院庆之际,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先生,担任本院2025年度荣誉讲座主讲人。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5年度荣誉讲座


中国近世历史中的象征性行动

(共四讲)

主讲人 | 王汎森



第三讲



近世的象征性行动:

清代的道德镇守使




本讲主要是想以清代地方士人为例,说明他们如何透过象征性行动维系社会秩序与道德价值。“道德镇守使”是指地方上热心公共事务、且具道德声望的地方小读书人,他们未必身居高位,却透过书写、纪录等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进行象征性的封赏与处罚(“象刑”),自发性地守护着一套地方性的道德象征体系。他们不仅是评价与记忆的中介,也成为地方文化网络的节点,使儒家伦理与名教价值得以在日常中实践。他们的象征性行动、他们的评价性书写汇积成各个地方的“道德存量”。这些象征行动虽然有时也被视为虚文,但它们实际上构筑了明清乡治社会中稳定秩序的重要力量,并映照出一种地方自我治理的文化逻辑与精神动力。



时 间: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19:00

地 点: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

主讲人:王汎森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与谈人:王东杰

                  清华大学中文系 教授

             田   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长聘副教授

主持人: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主讲人


王汎森

王汎森教授是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当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现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教授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等职位。


王汎森教授研究的范围以十五世纪以降到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为主。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启蒙是连续的吗?》、《近世中国的舆论社会》等学术专书。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