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讲座391
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比较
以伊斯坦布尔为例
时 间:2025年11月06日(星期四)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Erkan Kambek
伊斯廷耶大学建筑系 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主持人: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长聘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工作委员
*本场讲座语言为英语。
内容提要
本讲座将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为动态案例,深入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中采用的多元方法。主讲人将通过深入研究三个标志性遗址——代表拜占庭水利设施的狄奥多西地下宫殿(THEODOSIUS CISTERN)、前苏菲派建筑群艾哈迈德·卡米尔·埃芬迪修道院(AHMED KAMIL EFENDI LODGE),以及已退役的无轨电车电站(TROLLEYBUS POWER STATION)——将剖析和比较几项核心原则:考古研究、社区驱动的适应性再利用、工业遗产保护等。通过将这些项目置于伊斯坦布尔城市系统的宏观历史脉络中(从古代供水系统与宗教网络到现代交通发展史),本次演讲构建了一个精妙框架,揭示保护工作不仅是技术性修复,更是将历史碎片重新编织入城市肌理的重要过程,从而确保历史遗产对后世持续产生价值与意义。
讲座希望提出下列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 将宗教场所改造为世俗社区中心,究竟是值得推崇的适应性利用,还是文化内涵的消逝?
• 对比"博物馆化"(地下宫殿)与"社会化活化"(修道院),哪种模式更具长期可持续性?
• 设计师如何平衡新功能需求与历史叙事保存之间的关系?
• 当遗址原始社群已不复存在时,修复工作应遵循哪些伦理准则?
• 土耳其对旅游收入的严重依赖如何影响保护方法论的选择?
主讲人简介
Erkan Kambek,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建筑保护方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他在建成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经验丰富,曾多次以团队成员及项目负责人身份参与实践。2022年起,Kambek在伊斯廷耶大学建筑系任教。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及国际木质遗产委会的专家成员,他于2025年5月在土耳其萨姆松组织筹办了国际木结构遗产保护会议,同年10月更在尼泊尔蓝毗尼举行的ICOMOS大会及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并主持专题工作坊。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