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07】韩巍:西汉竹书《周训》与“黄老道家”

发布时间:2016-11-16


 

未名学者讲座(07)

西汉竹书《周训》与“黄老道家”

 

时间:2016年11月16日(周三)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 B102

主讲人:韩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副教授)

评议人:陈鼓应(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主持人: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讲者简介】

韩巍,1978年生,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本科、研究生阶段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文博学院和中文系,获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先秦历史、考古和出土文献,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西周青铜器铭文和西周史、战国秦汉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自2009年起先后参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秦简牍的整理工作,负责西汉竹书《老子》和秦简牍《算书》,并参与西汉竹书《周驯(训)》的整理。其编撰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于2012年出版后已获多种学术奖项。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的《周驯(训)》一篇,现存竹简211枚,近5000字。其全篇主体分为十四章,采用“周昭文公”于每月“更之日”(初一)和“岁终享贺之日”训诫“龏(共)太子”的形式,通过讲述古代圣王贤君故事来阐发治国为君之道。所引述的历史故事上起尧舜,下至战国中期的秦献公,其中秦穆公之马为野人所食、晋赵盾与桑下饿人等故事见于《吕氏春秋》、《说苑》等传世文献,更多的故事则为前所未见。从《周驯(训)》记载的史事及其文字、用词、语法等各方面特征看来,其成书年代应在战国晚期。《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之下著录有“《周训》十四篇”,其书名与竹书《周驯(训)》相同,其“十四篇”也恰与竹书《周驯(训)》的十四章相合,二者应为同一种古书。《周驯(训)》的文体和内容,与我们熟悉的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有很大差异,但符合《汉书·艺文志》对道家的描述——“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周驯(训)》宣扬的治国为君之道,既有法家的“明赏罚”“正刑狱”“慎言行”,也有道家的“治身”“养生”、儒家的“尊仁贵信”、墨家的“敬鬼神”,其思想倾向与道家“黄老”学派“道法结合、兼采百家”的特点相吻合,更有部分文字见于《太公》《文子》等传世道家文献。因此西汉竹书《周驯(训)》应归入宣扬治国用兵、君人南面之术的道家“黄老”一派,它的发现为战国道家著作增添了一种新的类型,丰富了我们对道家学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