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126】应星:制度研究与比较历史分析的传统辨析

发布时间:2019-05-10

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90508182057.jpg

 

北大文研讲座126

制度研究与比较历史分析的传统辨析

 

时 间

2019510日(周五)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 B101

主讲人

应 星(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主持人

景跃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评议人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学者简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90508182102.jpg

 

应星,1968年生。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中国政治。主要著作有《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与抗争政治》、《新教育场域的兴起》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近代史研究》、《社会》、《中共党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比较历史分析(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是新制度主义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迟至1960年代中叶才得以正名的比较历史分析,其理论传统来源于现代早期的经典大家。孟德斯鸠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构成比较历史分析最重要的四大传统。科学化取向的美国社会科学在20世纪初兴起后,社会科学的历史维度日渐被遮蔽。1960年代中叶以后,以摩尔、斯考切波、蒂利为代表的比较历史分析开始得到复兴。但与经典传统相比,美国化的比较历史分析已经发生了三大变化:经典理论遭到中层化的肢解;历史的复杂性被化约;方法主义一枝独秀。如果要把比较历史分析从今日已陷入的衰势中拯救出来,需要重新出发——回到经典传统,重探历史复杂性,打破学科人为界限,突破方法主义重围。报告人最后将简略地总结自己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运用比较历史分析方法的若干心得。

 

【参考文献】

 

1.韦伯:《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简惠美、康乐译,载《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J.C.亚历山大:《经典文本的中心地位》,赵立玮译,载《社会理论》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罗斯:《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王楠等译,三联书店,2019

4.James Mahoney &Dietrich Rueschemeyer.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Achievements and Agendas.”in James Mahoney & Dietrich Rueschemeyer eds.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5. 应星:《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社会》2016年第4期。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0524185852.jpg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注: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TIPS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关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信息。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905081821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