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山水家园:生活世界中的天人之际

发布时间:2022-05-22


“山水世界”系列活动之二 ·文研论坛161


山水家园——生活世界中的天人之际



时 间: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14:00

引言人:王铭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与谈人:赵世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孙飞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田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赵丙祥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舒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翟淑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内容提要

生活世界是由人、物、神及其范畴和形态不同的关系构成的,关系”超越“人间”,除了“人际”,还混融了物、神,成其广义人文关系。这些关系构成“社会体系”,它既是现实的,又是想象的,但二者都是实在的。类别和形态各异的人、物、神是生活世界的“元素”,但这些“元素”不是零星存在的。人、物、神的关系性活动,往往在如“山水”这样的“地景”中得以展开。


在中国,“山水”既是“雅文化”诉诸的境界,又内在于生民的生活世界。


过去十年来,国内一些社会人类学研究者已从东西部(特别是汉、藏和汉藏之间)带来不同的“地方性知识”,他们用民族志案例表明,社会科学关注的“社会人”,不应单指人对他人的现实的和想象的相互关系,而应兼指人对作为“它者”的物性和神性的现实的和想象的相互依赖。


把这些“地方性知识”与结构论和本体论思想及所在文明的宇宙观相联系,当可以看到,既往社会人类学把帐篷-家宅和牧场-田园界定为“家园”或“社区”的做法,是有问题的。被界定为民族志和社区研究时空坐落的“家园”,事实上也含有“山水”这一重要方面。作为“家园”的一部分,“山水”是地方上下内外关系的中间环节,富有生命力和德性。作为人之身心活动的生境,“山水”是生活世界的天人之际。


为促进认识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展,我们召集本次学术工作坊,邀请现象学的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诸领域的相关学者,围绕生活世界概念及大小传统和民族区域中的山水“经验”展开讨论。

引言人简介

王铭铭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类学家,大英学院拉德克里夫-布朗社会人类学纪念讲座(Radcliffe-Brown Memorial Lecture)首位华人演讲者。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并在中国东南区和西南区开展实地考察工作。近期关注文明与广义人文关系概念的社会科学认识论价值。出版大量论著,如《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1998)、《人类学是什么》(2001)、《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西方作为他者》(2007)、《中间圈》(2008)、《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5)、《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2018)、《人文生境:文明、生活与宇宙观》(2021)等。音像访谈录被剑桥大学收录于《人类学祖先档案》(Anthropological Ancestors)。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7820417730038426922


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会议室: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