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杨善华:田野调查 ——经验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09-13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的各种经验、体会,所采取的种种方法,加以总结和反思。讲座将在9-12月中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文研讲座258

“田野方法论”系列


田野调查

经验与反思



时 间: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杨善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主持人:孙飞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评议人:应 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内容提要

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经常运用的一种调查与研究之方法。讲座试以主讲者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较为系统的回答在田野调查中常让调查者困惑的一些问题。主讲者在田野调查中是以现象学社会学(特别是韦伯的“社会行动者”概念以及他对社会行动的理解)作为自己的方法论进路,即以“意义探究”作为访谈的主旨,在访谈中将“看人”与“听话”结合在一起,然后试求达致“见微而知著”的研究目标。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会对访问者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访问者有“对文本的敏感”(问题意识与提炼概括能力),要有相对开阔的社会学视野,还要有较为丰富的“常识”之间储备以及一个虚心学习的态度。


主讲人简介


杨善华

杨善华,祖籍浙江宁波,1947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退休)。1984-1990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读书,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师从雷洁琼教授)。1990年博士毕业后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与城乡社会学。1996年开始进入田野调查,于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农村陆续建立了十余个调查点。他与自己带领的研究团队试图从农民日常生活与个人生活史入手,对村庄权力结构、社会分层与村庄变迁进行长时段的追踪调查。亦有一定的城市居民的访谈(主要在北京)与此相对照。这样调查的目的是“见微而知著”,获得对中国社会的深入及带有普遍性的认识。与此同时,亦是通过这样的研究实践在学生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发表的与田野调查相关的论文有《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5期;《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社会》2009年第1期;《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社会科学》(沪)2010年第1期;《田野调查:经验与误区—一个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第3期;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fHwjAoVP7H6Q


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会议室: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