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郑嘉励: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以南宋墓葬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07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的各种经验、体会,所采取的种种方法,加以总结和反思。以下为系列讲座第二讲。


文研讲座259·“田野方法论”系列


在田野中发现历史——以南宋墓葬为例



时 间:2022年10月7日(星期五)14:00

主讲人:郑嘉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评议人:刘   未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文研院工作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杜正贞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期间的墓葬,从墓室、随葬品、墓园到墓地形态,均较汉唐五代时期有巨大变化,并由此奠定明清乃至近代墓葬的制度和文化基调。如何处理好文献与考古之关系,深入开掘南宋墓葬的学术意义,是给历史和考古研究者的一项重大挑战。在本讲中,主讲人将分享其在浙江长期从事南宋墓葬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亲身经历与思考:从地下墓室、地表墓园的物质形态复原出发,自下而上,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到夫妻合葬、妻妾合葬和多代人合葬墓地的讨论;以墓葬形态和丧葬礼俗的演变和互动为主要观察点,从北宋到南宋,前后贯通,从中原到江南,上下勾连,从一般士庶墓地到南宋皇陵,尝试整合社会史、文化史和观念史的诸多议题,为宋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开辟一新路径。最后,主讲人也以其个人亲历,分享“以田野考古的方式从事历史学研究”的一点实践与思考。


主讲人简介


郑嘉励

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从事宋元考古研究,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考古者说》《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5530571507097819602


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会议室: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