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孙英刚:佛教对中古政治的影响——犍陀罗来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4-05-27

佛法东来,素言所谓“大事因缘”者,盖如来悲悯众生,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义宁先生化用之,遂与吾国文化兼收并蓄、传承创新之精神相勾连。


夫释教入华,焕彩音声发其花,典籍文章散其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扎其根。儒释道三家互补,敦伦教化,国民精神得以长养;妙想奇思,文学艺术遂为丰赡。


自两汉迄赵宋,教典西来;同光以降,学研东渐。西人治佛学,自有其长处,语言与文献兼备,历史与哲学互彰,在在皆见唯科学、唯客观之意趣,风气一新,发明甚夥。然其所不逮者,文化之隔膜,同情之了解。今文研院推出“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一期),延请浸淫东西学风之新锐,演说旨趣仍依当下分科,阐扬哲学、历史、文献、艺术,旧瓶新酒,所冀在固守中华本位,创言时代新意,探究文明根魂,其大事因缘或得以彰显于兹乎!谨就教于方家通学。


文研讲座335·“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第一期之二


佛教对中古政治的影响——犍陀罗来的证据



时 间: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19:0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孙英刚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评议人:李静杰

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 教授

主持人:张雪松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副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佛教在亚洲的兴起与传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佛法东传,不惟是信仰与宗教的输出输入,也是意识形态的融合与激荡;不但置中古时代人的心灵世界于佛光的照耀之下,而且重塑政治内涵,改造政治话语,为统治者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使中国、日本等亚洲诸国政治面貌与思想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古时代的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与中土植根于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思想、强调统治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君主观念相比 ,佛教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描述,以及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界定,都有其自身的信仰和思想背景。尽管佛教王权(Buddhist Monarchy)的传统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形成长期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影响,但是大乘佛教有关救世主弥勒和理想君主转轮王的观念,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数百年间,曾经对当时中土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犍陀罗保存的大量图像资料,为我们理解佛教史及中古史的上述层面提供了学术契机,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研究方向。




主讲人简介


孙英刚

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古史、佛教史、丝绸之路的研究。已出版《神文时代》《犍陀罗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地科研机构访学和执教。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

系列讲座第一期


3

读画解禅:日本国宝绘画中的元代“禅机”

时 间:

6月11日(周二)14: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何欢欢

北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教授

4

敦煌本之外北宗禅籍的新发现:

关于《金沙论》的考察

时 间:

6月25日(周二)14: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定源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