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万物的黎明:《人类新史》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暨纪念大卫·格雷伯圆桌讨论

发布时间:2024-09-02


新书研讨


万物的黎明

《人类新史》中文版新书发布会暨纪念

大卫·格雷伯圆桌讨论



时 间:2024年9月6日(星期五)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引言人:温格罗(David Wengrow)

                   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 教授

与谈人: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员

              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梁永佳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教授

              严   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张   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助理教授

                   《人类新史》译者

主持人:王铭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人类总体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同区域文明的传统和未来,都是关乎人类未来将走向哪里的基础。尤其是在“新战国时代”的当下,如何避免文明的冲突,走向美美与共的未来,人文学科必须给出回应。


温格罗教授的近作《万物的黎明》(中文版题为《人类新史》,由北京大学张帆、张雨欣译出,九州出版社出版)为回应这些问题指出了新方向,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新范式。《万物的黎明》广泛使用考古材料和民族志材料勾画出一个人类史前时代的新画面,这个画面既不同于卢梭式的纯真状态,也不同于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而是充满创造力和能动性的人群在决定自身何去何从。以此画面为基础,这本书继而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新进程,这个进程不以文字、城市、国家等的出现和发展作为文明的主要标志,不再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为全人类的未来,而是以德道生境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以自由作为政治秩序的目标,提出了对既有文明论、政治理论、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本次圆桌讨论将围绕《万物的黎明》一书展开讨论并以此纪念此书的合著者、英年早逝的杰出人类学家格雷伯。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引言人简介




David Wengrow

牛津大学史前考古和比较艺术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埃及和近东区域史前考古学、比较艺术学、世界考古学、人类学等。著有Image, Thought, and the Making of Social Worlds(主编,2022),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2021),What Makes Civilization? The Ancient Near East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2018),The Origins of Monsters. Image and Cognition in the First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2014),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Egypt.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North-East Africa, 10,000-2650 BC(2008)等。其与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合作的《万物的黎明》(The Dawn of Everything,2021)被认为有范式革命的意义,一经出版就被翻译为30多种文字。曾主讲美国芝加哥大学丹齐格杰出讲座(Sigmund H. Danziger Distinguished Lecture,2022)、英国国家学术院拉德克里夫-布朗纪念讲座(Radcliffe-Brown Lecture,2022)等。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


赞  助

光华教育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