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讲座140 2019年9月20日下午,“文研三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四十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圣西门与欧洲思想之变”。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Christophe Prochasson)主讲,文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俞可平主持。本次活动也是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活动之一。
普洛夏松教授首先回应了圣西门是否是社会主义者这一问题。他认为,圣西门不是天生的社会主义者,而是通过后天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者。此外,圣西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和我们今天的理解是不同的。圣西门反对法国大革命中的个人主义倾向,即人人只为自己,忽视贫苦的大多数人的解放。圣西门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思想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接着,普洛夏松教授介绍了圣西门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圣西门在大革命中从事经济投机活动,甚至倒卖国家财产,借此致富。可以说,圣西门把大革命当成一门生意,他的角色不仅是政治活动家,也是商人。另一方面,贵族出身的圣西门也展现出亲近大革命的一面:他主动放弃自己的贵族头衔,给自己起了平民化的名字以融入平民阶层。此外,圣西门在大革命中遭遇厄运,被雅各宾派投入监狱,一度有生命危险。普洛夏松教授认为,圣西门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是矛盾的、模棱两可的。一方面,圣西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大革命,认为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平等价值观体现得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圣西门也常常揭露大革命中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如其中残酷的现实和荒谬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大革命是圣西门思想的转折点,开始从一个贵族老爷转变成一个社会主义者。在18世纪末,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圣西门确立了自己在政治哲学上的志向,即成为社会变革者。1803年,圣西门发表了自己在政治哲学领域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写给当代人的信》。在他看来,要想推动社会变革,要依靠的并不是社会运动,而是实证的政治学以改造人们的头脑,说服社会精英参与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重组。这可能就是圣西门被后世贴上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主义者标签的原因。但普洛夏松教授强调,圣西门并不是像一些批评者所宣称的那样对科学技术毫无了解。相反,圣西门曾在这本书中表达过对牛顿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强烈崇拜之情,并希望能够在社会领域找到类似物理世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规律,以解释社会现象何以发生。普洛夏松教授认为,这种对于科学天真的迷信构成了圣西门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圣西门的这一观点对孔德、涂尔干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圣西门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奠基人。
普洛夏松教授还提到了圣西门的另一篇重要论述《寓言》。在这篇文章中,圣西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并因此文获得“丑闻式”的成功,甚至身陷囹圄。圣西门在文中指出,如果法国的所有王室成员、官员、教会首脑等社会精英消失,国家运转并不会受什么影响;但如果艺术家、银行家、工程师、医生、木匠、房屋的建造者等生产者消失,国家就会失去支柱,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值得注意的是,圣西门提出的并不是阶级斗争的理论,而是社会的生产者是谁、生产力来源于谁的理论。在他看来,生产者构成了一个阵营,其中包括企业主、工人和知识分子。
接下来,普洛夏松教授介绍了圣西门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其欧洲思想。早在19世纪初,圣西门便表达了对一个现代的、团结的欧洲的设想。面对多年战争后破裂的欧洲,圣西门提出通过政治的手段和科学的分析实现欧洲团结。1814年,圣西门发表《论欧洲社会的重组》,探讨如何在欧洲的民族国家保有其民族国家性和身份认同的条件下建立统一的欧洲。在这篇行动纲领式的文件中,圣西门提出的第一步即是实现英国和法国的联盟,法国可以借助英国的全球经济和军事资源发展。随后,德国可以加入其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逐渐吸收其他国家加入欧洲统一的进程。他希望通过英、法、德三国这样的三核核心促使从事生产的精英达成共识,共同参与修复拿破仑战争带给欧洲的创伤。
随后,普洛夏松教授论述了圣西门的社会主义思想。圣西门具有多重身份:作为哲学家,他用独特方式解读社会规则;作为政治设想家,他从独特的角度构想新的社会;更重要的,作为社会学家,他始终关注如何组织和重组社会。圣西门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重新按照阶级来组织社会,以回应大革命后等级社会断裂的问题。作为第一个提出阶级的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成为后世欧洲的社会主义传统的灵感来源。他反对社会资源在阶层间不公平的分配,希望通过社会的或者政治的手段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使生产者构成的社会阶层成为社会的主导者。然而,圣西门所理解的领导阶层并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包括手工业者、工厂主、工人、知识分子等一切生产者在内的实业家。他认为,这些实业家应该取代现有的施政者、立法者来管理社会。
有意思的是,圣西门所理解的实业家包括除地主资产阶级之外的资产阶级。在《实业家问答》一书中,圣西门对实业家内部的等级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处于顶层的是银行家,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其次是工商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而处于最底层的是人数最多的工人。然而,圣西门的思想也经历了变化。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新基督教》中,圣西门强调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重要性。在这本对话体的书中,圣西门展现了保守者和革新者的对话,批评了天主教和许多新教教派背弃了上帝的社会道德原则,忽视了贫苦阶级的福利,甚至将最贫苦阶级投入到悲惨的境地。圣西门认为,现状必须得到改变:一方面,这违背了道德原则;另一方面,富有者只有改善贫穷者的境地,才能改善自身的境地。普洛夏松教授认为,在这本书中,圣西门提出的不仅是道德主张,也是政治主张。而他所提倡的改善,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圣西门的社会主义融合了社会主义、宗教和科学进步,形塑了在19世纪初的欧洲开始涌现的社会主义思潮。
最后,普罗夏松教授介绍了圣西门身后的影响。圣西门的思想是复杂的,留给后人的思想财富也是复杂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称圣西门门徒的人分散在不同的政治学说阵营。圣西门在其生前并没有显赫的声名。他的第一代门徒逐渐将其思想树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解放思想。此后,从19世纪下半叶推动修建苏黎世运河的工程师、二战之后法国的技术官员,到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对圣西门的主张进行全面现代化的圣西门基金会,代代涌现出圣西门思想的追溯者。普洛夏松教授总结道,圣西门的社会主义思想有三大支柱——作为学科基础的科学观、作为历史导向的进步观,以及把维护最贫困阶层利益作为道德取向的道德观。圣西门展示出超越时代的对社会主义的敏感性,为社会秩序的改造勾勒出蓝图,致力于为人类开辟出一条面向未来的黄金时代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圣西门可以被视为是社会主义者。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圣西门理解的社会主义和我们今天谈论的社会主义是有区别的——在圣西门看来,平等并不是社会主义唯一的基础,而他的思想也和专家治国论、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讲座后,渠敬东教授发表观点。他认为,理解圣西门的思想对于中国学者理解欧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国大革命以来,整个现代社会埋藏着深刻的危机,而圣西门是最早感受到这些危机的思想家。这些危机包括绝对平等政治、世俗化的政治以及拿破仑推动的民族国家政治。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这些危机也越来越深刻。面对这些问题,圣西门尝试从实业、科学和新基督教(或曰人性宗教)三方面寻找答案。渠敬东教授认为,圣西门为未来社会构建整体性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欧洲社会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危机,而人们也希望在以往的思想者那里寻找自我解救的力量。
(撰稿:魏玉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