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280】亚瑟·梅尔泽:人的自然之弱

发布时间:2023-03-17

2023年3月17日晚,“北大文研讲座”第280期在线举行,主题为“人的自然之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府系荣休教授亚瑟·梅尔泽(Arthur M.Melzer)主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庞亮主持。



讲座伊始,梅尔泽教授表示,此次的演讲主题是对自己早年《人的自然善好》(Natural Goodness of Man)一书中研究的卢梭的自然善原则的深挖。因此,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卢梭的自然善原则的论述与对该原则中所蕴藏的人的自然之弱(natural weakness in human beings)这一隐藏前提的揭示。



一、卢梭的自然善原则


梅尔泽教授首先指出,卢梭的自然善的原则所针对的是那些生活在自然状态和其他相对未开化条件下的原始人和野蛮人。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这种善呢?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善的方式:即为别人的好(good for others)和为其自身的好(good for himself)。对亚里士多德而言,这两者合在一起,即致力于他人的好同时从属于自身之好。而当卢梭说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与他人分离的自然个体是善的时候,显然指的是为其自身的好。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为其自身之好”?所有人都受自爱(amour-propre)的驱使行事,他们怎么可能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呢?这里,梅尔泽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描述一个非常不幸的功能失调者时,我们经常会说他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是有害的。这个观点的前提是,我们内部存在多个部分,当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相互对立时,对自己是有害的。相反,当我们的所有部分都能匹配且互利时,对我们自己是好的。就像我们有时说,我们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这意味着我们与自己实现了一体化——“成为自己”,因而我们就有一个单一的、统一的自我(unified self)。根据卢梭的说法,这个统一的存在是人类的根本善,因为它使人类自然的生命喜悦达到高峰


1762年首版《爱弥儿》尼德兰画派绘制的封面插图


梅尔泽教授在讲完卢梭关于自然善原则的主要内容后,紧接着指出对自然善原则目标与意涵的三点理解:第一,最显而易见且最有力的目标是针对基督教原罪的教义。第二,卢梭的自然善原则反转了霍布斯的人性观。第三,是和本次讲座的主题——灵魂的弱——相关。卢梭的自然善原则可视为现代道德和文化中所谓的“放松点”“如果感觉好就做吧”“做自己”“任其发展”等悠闲自在观念的哲学源头,表达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在卢梭之前,几乎所有思想家都没有将人类生命的核心任务视为“任其发展(let it go)”,而是要“掌控自己(get a grip)”:将内在力量施加于自己混乱的本性和心灵。但是,卢梭对人类本性的新理解使他称之为“善”的生活理想成为可能:轻松自由地“放任于”自身统一和自然有益的倾向——“做自己”。现代西方道德历史中确实出现这种趋势,卢梭的著作在其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梅尔泽教授怀疑这种趋势是否完全准确地反映了卢梭本人的期望,并认为这种试图从一个作者的著作来推断其思想的真实含义的做法有些不切实际。梅尔泽教授指出,尽管卢梭确实接受了上述自然性(naturalness)和善的道德,但他绝不像所有后来追随者所误认为的那样,认为这种道德仅仅是由一个软弱、轻松的生活方式产生、维持和表达。相反,卢梭认为这种生活的最终基础或前提是心灵的巨大强力(strength and toughness)。


《忒提斯将阿基里斯浸入冥河》

1782年版《爱弥儿》插图


那么,卢梭是如何声称自己了解这一观点,他又是如何推导和证明的?梅尔泽教授展示了四个主要“证明”:


第一点是内省(introspection)。卢梭声称,这种内省直接揭示出最基本倾向的善。


剩下的三个证明都源自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论证。正如我们所见,卢梭始于启蒙时代的前提(内省支持这一前提),即人类并非天生就是社会动物,而是受自身生存的渴望所驱使才变得具有社会性。但是,卢梭从这一熟悉的前提出发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发现这并非指向人的恶,而是指向他的自然的善。


首先,这个前提显示出,与此前分裂于自爱和对他人或社会的关注之间的人类灵魂相比,自然人的灵魂天然更加统一、健康和完整。


其次,卢梭发现,关于自我保存的理论,特别是霍布斯的理论,并不足以解释既有现象。卢梭重构了一个更为充分的保存理论。他认为,我们的第一件事不是恐惧,而是爱——自爱(amour de soi)。这意味着,我们热爱自己,并为此感到欣慰,这不是我们的手臂或腿,而是我们的生命或活着的感觉。由于这种爱,我们想要保护我们的存在,甚至提高或增强我们的存在。正如卢梭所说,自爱是:


“存在的渴望。所有看似扩展或增强我们存在的事物都让我们感到高兴,所有看似破坏或压缩它的事物都让我们感到痛苦。这是我们所有激情的源泉(OC II: 1324-25)。”


卢梭的第四个论点从我们天性就是非社会性的共同前提开始,也就是说,文明人的所有恶都不是由于人性本身,而是由于我们在这样一个异质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承受巨大的腐化和扭曲。


这第四个论点是卢梭为捍卫其自然善原则所给出的主要论据。然而,这个解释仍然存在一个困难:卢梭的核心论点依赖于人的根本堕落性——他们比其他动物更容易被环境扭曲。如果堕落最终意味着选择更差的而非更好的,那么这是如何可能的呢?是什么让我们转身离开并忘记我们的自然天性和幸福,而选择其他走向堕落和败坏的目标?



二、人的自然之弱


卢梭在他后来的作品《卢梭审判让-雅克》中将这些问题推到极致。他说:


“原始的激情,直接倾向于我们的幸福,只关注与[我们的幸福]相关的对象……但是当它们被障碍物偏离了目标,变得更加关注于消除障碍物而非实现目标时,它们就会改变本质,变得易怒并且憎恶。这就是自爱变成自尊[amour-propre]的原因。”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

[法] 让-雅克·卢梭

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


在这里,卢梭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并未完全解决它。他描述了目标的神秘下降,放弃了好的东西,但没有解释它是如何可能的。然后,卢梭又一次试图解释:


“自然的所有初动都是好的和正确的。它们尽可能直接地指向我们的保存和幸福,但由于缺乏维持其原始方向的力量,受到无数障碍的偏离,它们让自己沿着曲折的道路走,忘记了最初目的。错误的判断和偏见的力量使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灵魂的脆弱。(JJ.9)。”


在这里,我们终于到达卢梭论证的根本前提——灵魂的脆弱是我们堕落的根源,尽管它的确切含义仍然相当模糊。我们的堕落或下降发生在我们经历了世界的阻力,由于障碍和危险的出现而挫败了我们初衷的时候。这种阻力触发了我们的战斗反应,这种战斗反应以某种方式激发我们更加关心战斗的胜利,而非最初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要理解这种转化和灵魂的力量或脆弱之间的联系,必须跟随卢梭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灵魂力量。第一种正是上面提到的骄傲、愤怒的战斗反应,第二种更深层次的灵魂力量是抵制第一种力量的力量,它顽强地坚守一个人最初的自然的欲望,它是一种忍耐和超越愤怒的力量。这种力量阻止了彻底堕落,而相反,缺乏这种力量——人的自然脆弱,我们在自己的好斗和愤怒面前的软弱——是那种堕落的主要源头


《爱弥儿和导师在一起》

让-巴蒂斯特·西摩涅 绘


梅尔泽教授结合卢梭在《爱弥儿》中对题图的论述,展现卢梭的新教育的形象:通过这种不断的逆境训练,爱弥儿体会到苦难和死亡是人类状况的常态,因此必须接受和忍耐,而不是愚蠢地抵抗,以抵抗和避免邪恶为希望来定向自己的生活,会导致我们失去对自然和积极渴望的视野的伟大弱点和幻想


总而言之,卢梭会不断地用苦难来对抗爱弥儿,不是为了吓唬他,让他谨慎,也不是为了给他灌输避免邪恶的偏见,而恰恰是为了治愈他那致命的偏见。在逆境之中不断地训练,爱弥儿会理解苦难和死亡是人类生活常见且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必须以接受和忍耐来迎接,而不是愚蠢的抵抗。以抵制和避免邪恶的希望来指导一个人的生活是巨大的弱点和错觉,它使我们忽视了我们自然的和积极的渴望,从而扭曲了生活


提问环节


线上会议现场



提问环节,庞亮老师首先对梅尔泽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针对卢梭的可完善性进行提问。庞老师指出,在卢梭的自然状态中,人本身就是善良的,因为其理智能力不发达而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这一理智能力可以在社会状态中臻于成熟,这会产生恶和不公正,但也会带来解决方案。那么在可完善性概念的这一语境中,讲座所提到的自然之弱处于何种理论位置?梅尔泽教授所提到的两种弱或者力量,即反抗以及对这种反抗的反抗,是否构成人的可完善性的两个方面?


梅尔泽教授结合现代进化论以及从可完善性与人的自然之弱的联系方面给出了回答。第一,人类容易被完全败坏(radical corruption)的意思不只是在时间中所偶然引发的败坏,而是指这种败坏会改变人的本性。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容易败坏的一个理由,是可完善性是人所具有的第一个能力。相比动物,我们不是被我们的本性完全固定下来的,所以是可延展的(malleable),我们的可完善性正是这种延展性的结果,而我们被败坏是这个延展性的另一个结果。但卢梭不认为我们一开始就具有理性,那么我们怎么变得有延展性?我们为什么没有本能?关于这一点,梅尔泽教授认为卢梭没有办法解释我们为什么有可完善性。


第二,这个可完善性非常关键,与讲座中另一位同学的提问——即卢梭自然状态中描述的人是弱(weak)的吗——也有关系。梅尔泽教授指出,在自然状态中,几乎不存在什么诱惑和焦虑,因为自然人只有很少的需求,并且没有远见(foresight)——远见只有在可完善性出现后才有。自然人就像是三岁小孩,不会考虑明天,完全生活在当下。而可完善性导致理性,一些理性是远见,还有一些是想象。由于这两种能力,这个世界变得难以控制,也极大增加了我们的恐惧和危险。想象和远见这两个能力所带来的是更广阔、更复杂也更危险的世界,这时我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所以我认为这就是可完善性与灵魂的力量的联系,也就是说,使我们完善能力却使我们变得更弱。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还有同学提问卢梭在《二论》第二部分中讲到情感产生时的障碍(obstacle)与梅尔泽教授重点分析的《卢梭审判让-雅克》中的障碍是否相同?梅尔泽教授认为,障碍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的会迫使我们发展出能力,造成或好或坏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中,与他人持续生活在一起,就会涉及竞争食物、避难所,会导致打架、复仇。这时,报复(revenge)和生气会让人忘记所有其他的好(good),而进入到与他人持续竞争的状态。所以,梅尔泽教授认为没有不同的障碍。障碍就像一座陡峭的山,我们想得到的一些东西就在山顶,所以我们知道必须以巨大的努力来爬上那座山,而在山上生气或进行报复会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从而忘记最初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