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298】范德康:夏鲁译师、司徒班钦·曲吉迥乃和檀丁的《诗镜》—— 一次书目文献之旅

发布时间:2023-06-03

2023年6月3日上午,“北大文研讲座”第298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于线上平台同步举行,主题为“夏鲁译师、司徒班钦·曲吉迥乃和檀丁的《诗镜》—— 一次书目文献之旅”。美国哈佛大学西藏与喜马拉雅研究教授范德康(Leonard W. J. van der Kuijp)主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萨尔吉主持,文研院邀访学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教授罗鸿评议。本次讲座由文研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联合举办。




本场讲座,范德康教授通过梳理藏文相关文献,简要回顾了《诗镜》在中国藏族地区的译介情况,并对夏鲁译师曲迥桑波(Zhwa lu Lo tsā ba Chos skyong bzang po, 1441-1528)和司徒班钦·曲吉迥乃(Si tu Paṇ chen Chos kyi ’byung gnas, 1699-1774)学习、翻译和研究《诗镜》的经历进行了介绍与评析。


《诗镜》(Kāvyadarśa)是古印度文学家檀丁(Daṇḍin, 约7世纪)撰写的一部梵语诗学理论著作。13世纪初,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Sa skya Paṇḍita)在《智者入门》(Mkhas ’jug)一书中收录并节译了《诗镜》第一、二章的内容,正式将这部作品介绍到中国藏族地区。1260年代末或1270年代初,印度学者Lakṣmīkara和藏族译师匈顿(Shong ston Lo tsā ba)首次将《诗镜》全文翻译成藏语。其后,邦译师洛追丹巴(Dpang Lo tsā ba Blo gros brtan pa, 1276-1342)借助印度学者宝吉祥智(Ratnaśrījñāna)所作的梵语《诗镜》注释,对先前已经完成的译本进行校对和修订,进一步提高了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14至16世纪,聂塘译师(Snye thang Lo tsā ba)、纳塘译师(Snar thang Lo tsā ba)和夏鲁译师为进一步完善《诗镜》译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诗镜》在译介过程中不仅为藏族学者提供了新的文学表达的方式,还逐渐提高了他们对印度佛教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夏鲁寺


一、夏鲁译师曲迥桑波


两个世纪以来,夏鲁译师编订的《诗镜》梵藏双语对照本一直是藏族学者阅读和研究这部诗学著作的最佳选择。范德康教授指出,目前我们尚不清楚夏鲁译师何时开始和结束这项工作。但是,焦敦译师阿旺仁青扎西(Skyogs ston Lo tsā ba Ngag dbang rin chen bkra shis)著《尊者夏鲁译师传记备忘·宝藤》(Rje btsun zha lu lo tsā ba’i rnam par thar pa brjed byang nor bu’i ’khri shing)、仁青桑布(Ratnabhadra, Rin chen bzang po)著《夏鲁译师简传》(Sprul sku zha lu lo tsa ba’i rtogs brjod nyung ngu rnam gsal)、阿美夏·阿旺衮噶索南的《文集》(A mes zhabs Ngag dbang kun dga’ bsod nams kyi gsung ’bum)以及达堆·札堆旺波(’Dar stod dgra ’dul dbang po)著《小五明形成情况·明慧颈饰·善言宝鬘》(Tha snyad rig gnas lnga ji ltar byung ba’i tshul gsal bar byed pa blo gsal mgrin rgyan legs bshad nor bu’i phreng ba)为我们提供了夏鲁译师详细的生平事迹和著述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夏鲁译师学习梵语语法和《诗镜》的大致历程:


夏鲁寺壁画《不动佛》


1441年夏鲁译师出生于夏鲁寺(Zhwa lu Monastry, 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处),是管氏(’Gos)家族的后裔。幼年时,夏鲁译师曾到勒巴坚赞(Gnas brtan Legs pa rgyal mtshan)座前学习梵语语法著作《迦罗波经》(Kalāpasūtra)以及纳塘译师所作的《诗镜》注释。迅速掌握这些知识后,他又利用宝作寂(Ratnākāraśānti,་约970-1040)著《韵律宝生》(Chandoratnākara)以及邦译师所作的《诗镜》注释,进一步学习、研究梵语语法和印度诗学理论。此后,夏鲁译师“参考《诗镜》梵语原典及两部梵语注释,认真研究后,对《诗镜》译本进行了准确的修订”。除双语对照本外,夏鲁译师还以诗体的形式著成《阐解〈诗镜〉宣说之喻例·妙音大海津梁》(Snyan ngag me long gzhung gis bstan pa’i dper brjod legs par bshad pa sgra dbyangs rgya mtsho’i ’jug ngogs)一书,对《诗镜》中讨论的10种诗德(Guṇa, Yon tan)进行解释说明。


二、司徒班钦·曲吉迥乃


司徒班钦·曲吉迥乃于1699年出生在德格地区(Sde dge, 四川德格县),是18世纪著名的噶玛噶举派红帽系佛学大师。司徒班钦及其亲传弟子噶玛才旺衮秋(Karma Tshe dbang kun khyab, 1718-?)合著的《称之为大司徒的噶玛丹贝尼吉之行迹实录·无垢晶鉴》(Tā’i si tur ’bod pa karma bstan pa’i nyin byed kyi rang tshul drangs por brjod pa dri bral shel gyi me long, 下文简称“司徒行迹实录”)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学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还是我们了解18世纪康区中部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


毋庸置疑,司徒班钦认为夏鲁译师是藏区最伟大的梵藏翻译家之一。范德康教授指出,夏鲁译师于1489年年底或1490年年初翻译的《〈俱舍论〉广注·真实义》(Chos mngon pa mdzod kyi bshad pa’i rgya cher ’grel pa don gyi de kho na nyid ces bya ba,下文简称“真实义”)忠于梵语原本内容(Sthiramati造, 约6世纪)。夏鲁译师并未对梵语原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省略或编造,而是以藏语音译的形式将梵语原文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根据《司徒行迹实录》中的记载,司徒班钦大量参考和引用了夏鲁译师译《真实义》中的内容,只提出两处与夏鲁译本不同的译法。


司徒班钦唐卡


然而,司徒班钦对夏鲁译师的梵藏翻译实践似乎不总是持赞成态度。例如,他在为注释梵语词典《甘露藏》(Amarakośa, 约成书于6世纪)写下的《阐述名词与词性的著作——〈甘露藏〉广注〈如意牛〉》(Ming dang rtags rjes su bstan pa’i bstan bcos ’chi med mdzod kyi rgya cher ’grel pa ’dod ’jo’i ba mo)以及校译梵语语法著作《旃陀罗经》(Candravyākaraṇa, 约成书于5世纪)后完成的《声明解说〈旃陀罗波经〉注疏》(Lung ston pa tsaṇdra pa’i mdo’i rnam bshad)中,对夏鲁译师翻译的《甘露藏》及其注释《如意牛》进行了相当严厉的批评。


1772年,司徒班钦对照印度学者宝吉祥智和语自在称(*Vagiśvarakīrti)所作的两部梵语注释,修正先前译本中的部分内容,成书《梵藏〈诗镜〉合璧》(Snyan ngag me long ma zhes bya ba skad gnyis shan sbyar)。这部作品成为后世学者学习和研究《诗镜》的权威版本,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司徒行迹实录》中记载了司徒班钦两次访问加德满都河谷(Kathmandu Valley)的经历,并提供了司徒班钦与当地学者交流、互动与合作的细节信息。范德康教授指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司徒班钦为寻找编订《诗镜》等梵藏双语文献的参考资料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和努力。


此外,《司徒行迹实录》还记载了司徒班钦在藏区教授《诗镜》的重要信息:1753年12月23日,司徒班钦从拉多(Lha thog, 西藏昌都市拉多乡)返回八邦寺(Dpal spungs)后,开始向弟子康珠·旦增却吉尼玛(Kham sprul Bstan ’dzin chos kyi nyi ma)和才旺衮秋教授《诗镜》。学习过程中,康珠多次就《诗镜》相关内容向司徒班钦提出疑问,司徒班钦使用梵语注释文献等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1770年9月康珠著成《〈诗镜〉注释·妙音语之戏海》(Snyan ngag me long gi 'grel pa dbyangs can ngag gi rol mtsho),这是他跟随司徒班钦学习《诗镜》的重要成果之一。范德康教授认为,司徒班钦在教学过程中对《诗镜》及其注释文献产生的深入思考,可能激发了他编写《诗镜》双语对照本的意愿。根据《司徒行迹实录》中的记载,司徒班钦于1772年10月14日正式开始这项工作,同年11月10日完成《梵藏〈诗镜〉合璧》的编写及修订工作。


讲座评议现场


评议阶段,罗鸿老师首先对范德康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随后,罗老师对《诗镜》在藏区的流传情况作了相应的补充和说明。他指出,《诗镜》在藏区的传播、交流和学习具有“私人性”特征,从未被纳入公开的学习课程和寺院教育之中。


此外,罗老师围绕本场讲座的主题提出三个问题:一,现存藏文文献中是否记载有夏鲁译师编订《诗镜》双语对照本的时间、动机及资助者等重要信息?二,是否有任何文本证据可以看出夏鲁译师和司徒班钦两位藏族学者的梵语水平高低,以及司徒班钦对夏鲁译师展开的严厉批评是否完全成立?三,《诗镜》对藏族文学及文学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其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


范德康教授就罗鸿老师及现场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