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论坛22】洪堡理念与德国大学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17-03-24

2017年3月24日19:00,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论坛”第22期在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举行。论坛主题为“洪堡理念与德国大学的历史发展”。德国洪堡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Andrä Wolter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主持论坛;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授曹卫东参与讨论。

 

 

陈洪捷教授作为本次论坛的召集人,首先阐述了本次论坛的意义,指出威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对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及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所建立的柏林洪堡大学成为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的典范,影响了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国也深受其影响。在洪堡大学诞生250周年之际,举办专题论坛是对其独特纪念,也是对其大学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的一次研讨。陈教授还指出,不仅从教育的角度研究洪堡大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德国思想史甚至语言学、美学的角度来看,洪堡大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次论坛邀请了教育和思想等领域的资深学者,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将对洪堡大学的理念和德国历史发展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洪堡大学

 

Andrä Wolter教授首先从洪堡一生的活动谈起,认为其在教育史上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他是一位人文学者,他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哲学、语言学和文化史,尤其关注古典文化和国家及宪法的哲学。第二,他还是一位政治观察家和一位政治行动者;他的研究涉及三个领域:宪法和国内政治、外交和对外政策和教育政策。

1809年2月起,洪堡从外交官调任为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掌管普鲁士所有的教育文化事务,在其短暂的任期内,洪堡重新改革了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度;同年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改革高等教育。洪堡提出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追求纯粹知识的思想,科学研究第一次成为大学职能。

今天,在知识社会中,高等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重要改变:民众对高等教育观念从无目功利性转向社会功能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从精英阶层扩大到一般民众,这也彻底改变了学生群体的构成;高素质的职业型社会逐渐形成,劳动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日趋增加;高等教育体系从均质化转向多样化;大学从学术共和国转向管理型校园,大学机构也趋向国际化。

 

主讲人Andrä Wolter教授

 

Andrä Wolter教授还指出洪堡理念对于现代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其对大学的基本理解并没有过时,但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改变做出不同语境下的新解释。第二,虽然在大学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一个从个人品质培养向就业能力培养的转变,但是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仍然存在着显著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Wolter教授的主题发言之后,论坛与谈人就在中国的立场上如何看待洪堡大学的理念这个问题展开了自由讨论。

谢维和教授认为,威廉·冯·洪堡的改革对于德国大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代中国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中国现在所面临的环境与当时德国的环境不同,19世纪德国约有1%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和导师可以共同进行科研;而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8%,每个老师可能都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一对一的学术指导难以实现。但是谢教授也指出他所理解的洪堡理念的核心精神是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这或许比教学工作更为重要。

曹卫东教授认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最多的挑战与机遇,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对洪堡理念在理论层面上的三种理解。第一,国内现有的研究对洪堡理念存在误解,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大学及其办学制度不应受到国家干涉,这只是在操作层面上的理解;洪堡在《论国家的作用》一书中明确表示大学和国家目标一致,宗旨一致,而且大学恰恰需要从理论层面上承担起国家塑造和国家应该发挥的团结作用;第二,洪堡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教研一体,而且必须用科研来支撑教学。欧洲当时流行的科学院,在德国被洪堡整合到现代大学当中。所以如果说18世纪是“科学院”世纪,那么19世纪就可以被称为“大学”世纪,纯粹的研究机构已经融入现代大学之中,这对当代大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三,当代高等教育面临一系列转型,洪堡大学理念同样如此。洪堡大学理念是典型的德国大学理念,并非全球理念。如何将大学与国家一体化、如何将大学精神与国家普遍精神一体化以及如何将洪堡理念更多更深推广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主持人陈洪捷教授(中)

 

在论坛最后,陈洪捷教授指出虽然洪堡理念在现代语境下部分过时,但其为现代大学提供的话语体系、制度体系、学术规则等依然影响深远。想要走出洪堡体系,就必须建立更符合时代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