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137】赵丙祥:社会学与语文学——葛兰言早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检讨

发布时间:2022-05-22

2022年3月15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赵丙祥作主题报告,题目为:“社会学与语文学:葛兰言早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检讨”。第十二期邀访学者焦南峰、王明珂(线上与会)、包伟民、刘文飞、梁云、姜守诚、罗鸿、陆一、陈文龙、杜华、谷继明、刘清华、包慧怡、欧树军、盛珂,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副院长杨弘博、院长助理韩笑等出席并参与讨论。


葛兰言

(Marcel Granet,1884-1940)


讲座伊始,赵丙祥老师指出,早在近代之初,承袭了清代学术传统的民国学人,就开始将从欧洲传入的语文学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小学”结合起来,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具体到社会学这门学科中,有的学者如杨堃对于中国宗教的研究中,语文学方法的路径是比较显见的(见其《五祀考》系列文章)。然而,上世纪30-40年代,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民族志书写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中渐成主流。因此,以杨堃、李宗侗等为代表的语文学研究路径,在当日以所谓“现时主义(presentism)”为主的社会学界并不流行。近年来,学术界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语文学(Philology)”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运用问题。因此,作为汉学家沙畹和社会学家涂尔干门生的葛兰言(Marcel Granet),重新梳理他的思想和方法论,对于今日的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有特别的意义。


赵丙祥老师


葛兰言的中国学生杨堃曾专门阐述葛兰言的方法论:其一是他承袭自沙畹的“语文学派的专长”之基础上掌握的“近代历史科学中一切新的方法”,亦即“最精确与最进步的历史学的方法”;其二则是在中国社会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方面。他认为,葛兰言虽受沙畹之“语文学派的专长”之影响,但在总体上用的是“社会学分析法”。直到今天,这种论断仍可视为不刊之论。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后来学者对葛兰言方法的理解。实际上,在葛兰言的几乎每一项重要研究中,从最初对于周代媵制的研究,到对于古代神话的分析,以及对于中国思维模式的研究,语文学始终是主要分析方法之一。或者,也可以换成一种折中的说法,将语文学视为他的社会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葛兰言《中国人的思想》

法文版封面


葛兰言《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李璜译述

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版


随后,赵丙祥老师简单梳理了20世纪初,西方语言学的历史演变。葛兰言当日所处的巴黎学术界,正从“语文学”向“语言学”过渡的时代。一方面,语文学依然处于一个“黄金时代”,另一方面,索绪尔、梅耶等人从涂尔干社会学接受的“系统”思想也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即“结构”思想。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既可以作为社会中的独立系统,又因其本身独具特征而成为社会之集体表现的专门系统。这种深受涂尔干学派影响的观念直接促成了索绪尔晚期从历史语言学到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的转变。这些都给葛兰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既继承了沙畹语文学不脱离“历史”的传统(如他对“中国文明史”的总体重构),又开始形成后来所称的“结构”论思想,这典型地体现在他对于《诗经》和神话的研究当中。


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法文版,1982年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作为社会学家的葛兰言”)


接下来,赵丙祥老师展开了对葛兰言博士论文《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的详细介绍。赵丙祥指出,虽然葛兰言对中国古代经学家的注疏,以及当时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颇为不满,但在分析《国风》时,他却严格地遵循着语文学的分析步骤,借助毛郑传笺,进行文字考异、诗句结构、主题以及不同文本之关系的比较研究。通过这些具体而微的分析,葛兰言总结出《诗经》歌谣的三个组成部分:(1)程式;(2)主题;(3)社会事实。葛兰言认为,《诗经》中的歌谣虽然都是“即兴”的个人演唱,但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种“个人”特征与个人主义无关,因为即便是天才的歌手,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formule)。这种分析实际上已经预示着后来米尔曼·帕里的“口头程式理论”,而这几乎全然未曾引起国内外《诗经》学者的注意。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葛兰言探讨了各种程式和主题如何在不同的制度层面上实现“转化”(transposition d’institution),如《诗经》中的恋人或夫妻关系可以挪用于讲述战友之间的友情,诸如此类。赵丙祥指出,这种位移或转化并不是在习俗的层次上完成的,而是通过字词、修辞、诗句甚至整篇的挪用或借用,在各个文本之间实现了“类”与“类”之间的交错与流通。而这些由各种对立要素组成的分类既包含着对等(Équivalence)的原则,又潜含着等级(hiérarchie)的趋势和可能性。通过这种文本“结构”的分析,葛兰言的总体叙事呈现为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层体系:从人物及事件,创作程式,社会制度,再到精神结构的“一般形式”,而这些不同的层次又未必是全然遵循同样步调的。这正是葛兰言与他的历史学同仁如马克·布洛赫等人共通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创建,他们的共同观念和方法也预示了日后年鉴学派的“三时段”思想。


渠敬东教授为赵丙祥老师颁发聘书


随后,诸位参与报告会的学者就葛兰言与经学、史学的关系,葛兰言对于神话学分析的见解,及其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学的启发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