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菊生学术工作坊01】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与国家建设跨学科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07-21

 2016721-22日,菊生学术论坛第一期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与国家建设跨学科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近代史所、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大部分是社会学青年学者,也包括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这些学者部分为我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导读作者,部分为我馆汉译名著译者。  

 我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学术图书中心郑殿华、李霞、白中林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在开幕发言中,对与本馆的合作表示由衷的欢迎,并介绍了北大人文社科研究院作为跨学科的平台,鼓励青年学人,协同学术合作的宗旨。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在发言中指出,商务印书馆与学界具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商务印书馆老董事长张元济先生与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更具有同庚、同乡、同年、同事等四同关系;在阐释商务印书馆的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后,陈总希望能与学界新锐、知名学者共同努力继续本馆引领学术、激荡潮流的出版目标。  

 本次学术论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场次,主要以中华学术的近代转型为讨论对象,同时探讨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潮;第二场次,则以学术和社会思潮的变迁为前提,讨论了近代中国不同阶段的国家政权建设。  

 在渠敬东教授主持的第一场次讨论中,青年学者陆胤和侯俊丹,分别以张之洞学人圈、浙东学派为分析对象阐释了在政教变革和文教新立的过程中,近代不同学人群体的选择,揭示了不同于传统学术史脉络的另一个视角。尤其是在张之洞学人圈中,柯劭忞、罗振玉等人反而受到日本新一代学人内藤湖南、狩野直喜等人的看重,由此,引起中华现代学术界定范围的探讨。在该场次,魏文一博士、杭苏红博士也分别做了关于民国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的报告,其中对梁漱溟研究的讨论尤为热烈。与此相关,在此专题,连带讨论了梁漱溟著作在中华现代学术名著的选目及其版本选择问题。

  第二场次分别由应星教授、赵丙祥教授主持;在国家政权建设的专题开篇,香港科技大学社科部的和文凯教授,以其在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获奖专著为题,比较了中、日、英三国不同的财税政策及其走向现代国家的不同契机,尤其是对韦伯的官僚制研究、杜赞奇、孔飞力的中国研究提出了质疑。和教授以其自身研究为经验,鼓励大陆青年学者要有信心,超越国外汉学研究,勇于和国外社科理论对话。来自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室的凌鹏博士,以日本学者的研究为背景对和教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与补充。和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旁听的美国布朗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几位青年学人的积极回应。沿着近代学人群体和主导社会思潮变革渊源的不同流变,推进到第二场次中的共产主义革命与国家政权的建设,这一组三篇报告阐释了中国早期军队和人事建设,对洋务运动、晚清文教变革,北洋派系等影响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吸收和变异。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新革命史的意义和研究路径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通过这一学术论坛活动,我馆尝试建立新的学术平台:一方面充分掌握社科领域的学术发展趋势,推动围绕《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产生新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水平青年学者交流,有利于使这些优秀学者成为本馆稳定合作朋友。会后,北大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领导与馆领导、中心主任,就研究院与本馆的长期合作事宜,做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