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张涛、杜斗成谈“我为什么学习经学文献”、“我为什么研究佛教考古及敦煌学”

发布时间:2021-10-18

2021年10月14日下午,文研院邀访学者交流会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2021年秋季学期邀访学者,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的张涛老师发表报告《我为什么学习经学文献》;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杜斗成老师发表报告《我为什么研究佛教考古及敦煌学》,阿依达尔、曹家齐、陈少明、刘永华、姜文涛、李天纲、缪德刚、苏杰、於梅舫、虞云国、张国旺、张浩、武琼芳、赵灿鹏、韩笑等出席并参与讨论。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张涛老师发表报告


张涛老师向与会学者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自己对于“经学”的思考。张涛老师提到,在我国,经学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在现代学术体系中还很“年轻”。20世纪之后,因为“经学”不在既有学科体系中,所以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很多元化,学者们分别从文学、历史、哲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学术规范出现了很多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张涛老师最初接触经学时更接近中文系文献学的研究进路,侧重对原典的学习,主要进行校勘、辑佚的工作。后来,他开始用学术史的眼光尽量客观地进行考据,并且把重点放在了清代。张涛老师还用清代的“三礼馆”、《王安石全集》的编纂等个例向学者们介绍了经学的学术史相关问题。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杜斗成老师发表报告


杜斗成老师在报告伊始回忆了自己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经历。杜斗成老师提到,北京大学的老师们的教育和北大提供的“全国文物干部训练班”等学习机会都为他之后的学术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科毕业后,杜斗成老师回到家乡甘肃,被分配到兰州大学任教。兰州大学当时有意开展敦煌学的研究,杜斗成老师就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阅读《大藏经》《高僧传》等典籍,补充自己的佛教知识。杜老师研究佛教考古及敦煌学,是时势、老师引导、个人兴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本次邀访学者交流会也在热烈的研讨之后圆满结束。




                                                       


撰稿:石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