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6-09-27

各位同道,各位朋友:


今天能够参加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揭牌仪式非常高兴,也可以说非常兴奋。2000年北大和北医两校合并,我担任研究生院院长。记得有一次在当时的电教楼参加清华和北大两校研究生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互动时有一位清华的学生站起来问我一个问题,说我们清华理科强,北大文科强,两校的研究生应该如何应对?我当时纠正这位年轻人,北大文科强,理科也很强。十几年过去,我们的理科更加强大,反倒好像不太有人提我们北大的文科了,文科的一些著名教授被别的学校挖走,似乎有点落寞的感觉。大家说大学应该是产生思想的地方,北大是常为新的,历史上常为中国现代化出思想。但是我们这些年来,出了什么大思想呢?所以我也不禁有点担忧。近年来,我有机会接触了不少我们北大人文社会学科的青年才俊,他们有很好的基础,多数人又有在国外学习和考察的机会,现在正在开展非常有意义的研究。看到他们,我觉得北大文科还是处处生机,很有希望的。不过我也发现这些年轻人散落分布在不同院系,这对于开展教学活动,当然很正常。但是如何在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集结人才,砥砺学问,激荡思想?真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所以,我觉得北京大学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适在其时,这实在是北京大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希望能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科学蓬勃发展五百年,推动了工业化,也推动了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确确实实已经成了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像一辆开足马力前行的汽车,它需要方向盘,也需要刹车,而方向盘和刹车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这辆汽车开得如此之快,以致有点失控,前进的方向开始有点模糊,乃至忘记了我们从什么地方来,要往什么方向去;有时明明看到方向和路子不对,也刹不住车。我们中国现代科学产生得比较晚,正在现代化的道路拼命追赶,我们常常急着要“弯道超车”,这种时候把控好科学技术这辆车的方向盘和刹车就尤为重要。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重大的问题,比如,我们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但是对我们的土地政策,究竟应该往什么方向改革,还说不太清楚,长期举棋不定。比如,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是房价不可控,“去库存”效果甚微,是因为各项政策不能组合。比如人口问题,放开二孩生育足足耽误了十年,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对最基本的生育指数究竟是多少,长期不能定论。再比如,大家都认识到医疗保障是民生大事,而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可能保基本。但什么是基本?怎么保基本?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保障水平是否应当相同?这些问题我们暂时都回答不了。所以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真的是太落后于我们的社会实践了。最近我看了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分别摄制的《急诊室的故事》和《人间世》纪实片,非常感慨。现在我们的医生过分依赖先进医疗技术,对病人的心理关心不够;我们的病人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过高。在诊疗过程中的每一步的决定权都交给患者,是否等于尊重病人的权益?医生对医疗过程中的误判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伦理问题,有对疾病和生命,对生和死的根本认识的问题,这需要“大人文”的支持。总之,我们的国家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实现全面的小康,绝对少不了我们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在北大人文社会科学院成立的时候,我有这么几点希望:


第一,学术为先。我特别同意研究院提出的“涵育学术,激活思想”这一基本宗旨。涵育学术要提倡原始创新,激活思想要坚持思想独立,希望大家摒弃浮躁,追求卓越。


第二,学科交叉。文史哲,我认为是不应该分家的,是不是在我们研究院里面能够做得更好一点。甚至我在想,我们的中文系和外文系都是研究文字文学的,为什么不能更多在一起呢?人文和社会科学之间,也真是分不开的,研究课题和人员的关系能不能更紧密一点?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科学,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国就被完全割裂开来了,当前的研究中要更多采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人文学科,要渗透到自然科学中去,指引方向,紧密结合。


第三,合作包容。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对象多为巨复杂系统,也无法用实验证实,往往分歧较多,而一时难以判断对错,学术评价标准也更难确定,所以更加需要有兼容并包的精神。此外,如何充分发挥研究院外的学术力量,如何加强国际交流,研究院人事如何保持流动,都是值得下功夫去探索和实践的。


第四,重点突破。研究院能不能确立若干个方向或领域,做好做深,做出名堂,留到学术的史册上。第五,中青年学者为本。未来是由现在的中青年学者来决定的,当下的活力也来源于中青年学者,希望研究院能够真正的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我们老一代的学者要下更多的功夫指导他们,给他们压担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土壤。


出席今天的活动,很高兴见到很多我所敬仰的老师。与李零老师聊天,他随便甩出一些中华古代文明的碎片,就会在我脑子里面形成一些想法,对今天我们中国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和中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读邓小南老师的书,打破了我原来脑子里宋朝山河破碎的形象,显现出文化经济繁荣的另一面。最近跟葛兆光老师聊天,读他的书,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中国到宋朝才开始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陈平原老师是文学家,但是他写的回忆北大八十年代的文章,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北大的文化和传统。总之我爱上了历史,我曾对不少人说过,我下辈子一定学历史。但是我最近在想,为什么要等下一辈子呢?谁知道有没有下一辈子呢。我决定这辈子就开始学历史。尽管过了70岁再学,晚了一点,但也还有些条件。我准备从事医学史和医学哲学的研究,相信会对当前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起一点推动作用。我希望能在这个研究院当个学生,做一名研究院发展的参与者。


最后衷心祝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不断有所创新,研究成果能载入学术的史册,同时也能进入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里,让学问更多地支撑中华民族的精神,把学问做到中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