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孟宪实、金以林谈“我为什么研究敦煌民间结社和武则天”、”我为什么成为‘史料控’——最近十年的工作交代”

发布时间:2022-11-14

2022年11月10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三期邀访学者内部交流会(第六次)在静园二院111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孟宪实教授谈“我为什么研究敦煌民间结社和武则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研究员谈“我为什么成为‘史料控’——最近十年的工作交代”。同期邀访学者王振忠、潘光哲、应星、赵晓力、唐克扬、Keith Woodward、万海松、张小刚、徐欣、李成晴,第六期邀访学者赵妍杰及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院长助理韩笑参加了交流会。


孟宪实老师在2009年出版的《敦煌民间结社研究》一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民间结社”。他首先指出,敦煌的意义除了艺术价值之外,另一个值得强调的方面是文献:1006年至1900年,一批文献被敦煌保存下来,涉及四部书、宗教、文学、社会等,而敦煌民间结社课题,属于社会史范畴。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在于涉及“中国是否存在民主传统”的大问题。历来说法多认为中国不存在民主传统,如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均持此论。但他们通常忽略了民间社会这一中国传统的重要部分。而孟老师聚焦于敦煌文献中记载的、以民主方式组建的民间社团(过去多以“社邑”概念指称)。在中国,“结社”未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但民间结社活动一直存在,如墨家、汉代太学等,只是相关文献记载容易流失,只有敦煌才保留了大量、集中的相关文献,因此也最具价值。从民间结社的运行、社条中,孟老师归纳出其组织、活动的若干原则,并找到了中国的古代民主传统。孟老师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强调,我们不能只看到以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为特点的“朝廷传统”,民间社会亦自有其逻辑。作为一种互助组织,民间结社为解决自身问题,只能遵循平等、公开、自愿的原则,以民主方式运行。这一传统长期在民间存在,平时或被忽视,但战乱时会重新组织起来并扩大化,如魏晋南北朝的“坞壁”即为一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孟宪实教授


之后,孟老师以“孤独的女皇”为题探讨了武则天的相关问题。他试图讨论: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不再能够重演?不同于传统史学相关论述,孟老师认为,理解其时的“政治环境”是解读这一现象的关键。中国古代官场的原则是“惟强是从”,武则天成为太后时,实际已是大权在握,身边不乏趋炎附势之徒,这也成为她登上皇位的基础。在继承人问题上,武则天“回归李唐”的选择,也促使我们以她为切入点,思考其时政治体制的弹性限度。而宋代以后,防范女皇成为政治新课题,成就武则天的环境也一去不返。


金以林老师主要介绍了十年来他所致力的史料整理、收集及数字化工作。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档案馆的历史。研究所自1950年成立之处便努力收藏各类原始档案约19万件,其中80%以上是原件,有文稿、书信、日记、奏折、地图、碑帖、契约等。2013年研究所以图书馆特藏室为基础成立中国近代史档案馆。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并将图书、档案馆并入。接下来,结合相关照片,金老师详细介绍了馆藏史料的分类,包括晚清督抚档案(其中尤以张之洞档案为最丰富)、民国名人文献(馆藏胡适档案最为完整,包括日记、照片及往来信函等)、馆藏“满铁”剪报等。自档案馆成立以来,在大陆征集到的档案有:陈翰笙档案、刘大年档案、古立高档案、北京天主教改造档案、抗战时期纪录片数百小时等。近年来,档案馆还致力于海外近代中国珍稀文献的收集、整理、复制与数字化工作,包括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档案、荷兰国家档案馆藏驻华公使欧登科档案、民进党影像视频、严家淦档案、美国国家档案馆朝鲜战争图片、史迪威家族保存的照片、哥伦比亚大学藏顾维钧档案、胡佛研究所藏民国文献、台北“国史馆”藏档案、俄罗斯社会政治档案馆中共档案、日本冈田春夫档案等。此外,档案馆已复制到的民国政要日记包括蒋介石日记、黄郛日记、谭延闿日记、熊式辉日记、张发奎日记、傅秉常日记、陈布雷日记、邵毓麟日记等。目前,已完成正在编目的海外档案有伍宪子档案、英国国家档案馆藏近代中国档案 、俄罗斯多家档案馆藏近代中国档案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档案等。相关大型公益数字化工作有“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可以通过 www.modernhistory.org.cn 网站访问。最后,金老师还讨论了档案收集与学术研究、知识产权之关系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研究员


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本次邀访学者交流会也在热烈的研讨之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