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为北大120周年校庆献礼

发布时间:2018-05-04

 北大燕园,绿树成荫,春和景明,北京大学迎来120岁的生日

 

微信图片_20180503095946.png

北京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周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语凝聚了北大的百年历史。

 

1916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之时起,“囊括大典,网罗众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便伴随着这所大学走过一百多年的变革求索。“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简简单单的八字校训,是蔡元培时期留给北大的遗产。岁月变迁,精神不灭。120年风雨兼程,北大人丝毫不敢忘怀先人先辈的胸怀和理想。2018年4月25日至6月15日,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主办的“老校长与北京大学——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展”静园二院地下展厅开展以严复、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四位老校长为主线,展出了四位老校长及其与北京大学早期发展相关的历史照片、书信往来和文献资料等,借此表达对曾引领北大前进的老校长们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upload/file/word/0bd558c6-bc57-427f-a7ed-8937d99819a6/1.001.jpeg

“老校长与北京大学——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展”海报

 

“在世界大学之林中,北京大学是重要的一分子,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为人类文明构筑通向未来的桥梁。”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如是说。2018年4月20日晚,文研院主办的“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未名学者校庆讲坛,在二教地下的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拉开帷幕。“未名学者讲座”是文研院旨在选拔和培育北大人文社会学科优秀青年学者的平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已有三十余人登上讲台,业已成为北大青年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当晚,七位未名学者围绕“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这一主题,他们与北大、与学术结缘的故事娓娓道来文研院一直以“涵育学术”为使命,举办本次活动,正是希望突出“涵育”作为人文学术之本,应把学问扎根在深厚的学术史的土壤里,把先贤们的品行风范、精神信念作为化育和滋养后学的财富,传承下去。

 

_LXH2122.jpg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未名学者校庆讲坛

 

此外,文研院还以“文明:中华与世界”为主题,举办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在北大百廿华诞到来之际,为北大的精神殿堂增光添彩。其中包括题为“作为国家制度的家国天下”“公元一千年的世界”、影集与华服:进入非洲档案、“欧洲之后的亚洲:一个大陆的衰落与崛起”等文研讲座10余场、题为“世界政治进步了吗?”、“中国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斯韦伯”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公主府到红楼:老北大的校园空间”文研论坛3场

 

微信截图_20180503140349.png

文研院“文明:中华与世界”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百廿载初心不改,双甲子砥砺前行。文研院生长在北大的沃土中,植根深厚的学术传统,共享前沿的学术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人心中追求的精神,“清新风气,一流标准”是文研院秉持的工作信念。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正在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