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张辉:莱辛如何思考文明冲突问题?——《智者纳坦》中的指环寓言再释

发布时间:2020-06-27


文研院开辟的“特别推送”栏目,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一批学者对当前世界与人心的思考。无论是为疫情背后的现代社会总体特征把脉,还是以医学视角看待人与病毒的互动,无论是古今还是中西的议题,我们都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重温“人”的聚合,感受来自静园二院的思想跳动和人文关怀。

 

今日推送视频讲座“莱辛如何思考文明冲突问题?——《智者纳坦》中的指环寓言再释”,主讲人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研院工作委员会委员张辉。在视频中,张辉教授在揭示《智者纳坦》圈层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全剧的中心事件“指环寓言”,从而思考莱辛是如何思考宗教冲突、文明冲突等现代社会最为敏锐、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莱辛提供的“思想酵素”,获得精神的滋养。


 

  

《智者纳坦》是德国戏剧家莱辛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戏剧。在开篇的题记中,莱辛提到的“诸神”或“众神”,即神与神之间共在而又冲突的状态,恰恰反映了文明冲突的问题,这也是整部剧作关切的核心主题。面对现代社会最为敏锐、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莱辛似乎并没有用《智者纳坦》直接给出唯一的解答,而是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思想的酵素”,启发我们进一步追问与思考。

 


 

形象地说,《智者纳坦》是三层套圈结构:外圈是由纳坦家族所代表的十字军东征(1187-1192年)的时代氛围,交代了整体的背景;中间圈是萨拉丁家族的故事,体现出戏剧的脉络;内圈是处于整个戏剧中心位置的指环寓言,反映了莱辛对于“如何理解和看待文明冲突的事实?”、“如何寻求解决之道?”的判断和思考。

 


  

目前知道的指环寓言的第一个版本,出自约成书于1300年代的《罗马传奇》,与其对读的另一版本的故事是1879年在莱比锡出版的,其中指环依然是具有宗教隐喻的特征。真正与上述两个版本形成对照的,是薄伽丘《十日谈》中的第三个故事。在莱辛的《智者纳坦》中,萨拉丁向纳坦提出了”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这三者之中,到底哪一种才真是正宗”的问题,这也是引发宗教冲突和文明冲突的关键问题。纳坦选择用指环寓言进行回应。莱辛在这里通过对指环寓言的改写,直面现实而更面向未来,既让我们认识到历史事实的残酷,也激励我们相信爱与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