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波斯湾古港口的变迁 ——2012伊朗考察记之一

发布时间:2020-03-19


        “丝绸之路”之名于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时至今日,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发展成为国际显学。中国的丝绸之路研究根植于晚清的西北史地学,当时便有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大学早期教员的身影。百余年来,北大学者持续活跃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为学术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曾于2018年主办“丝路研究与北大人”专题展览,回望北大学人薪火相传的卓越成绩。

        近三十年,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空前庞大,群星灿烂。在历史、考古、语言多学科配合的基础上,学者们积极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




波斯湾古港口的变迁  ——2012伊朗考察记之一


林梅村


        2012年1月,我们有幸应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阿克巴扎德(Daryoosh Akbarzadeh)博士邀请,亲临其境,对伊朗首府德黑兰以及南部城市库姆、卡尚、亚兹德、伊思法罕、设拉子、阿巴斯港、霍尔木兹岛等地名胜古迹和博物馆,进行了为期11天的实地考察。  这次伊朗考察收获巨大,对我个人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波斯湾饱经沧桑的古海港。回国后搜集相关史料,翻检前人对伊朗的考古调查,颇有所获。草拟此文,重点介绍我们在波斯湾的考察成果。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波斯湾古代海港的变迁,大致分为尸罗夫港、霍尔木兹旧港、霍尔木兹新港三个发展阶段。


一、尸罗夫港

        尸罗夫(Siraf)今称“塔赫里”(Tāhiri),位于伊朗布舍尔省东南海滨。古波斯帝国至白衣大食统治时期,一直是波斯湾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历经中国先秦至晚唐五代,不幸毁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0)波斯湾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图1)。


    

图1  尸罗夫古海港遗址现貌        图2 卢里斯坦出土新埃兰列瓣纹青铜钵(3)与山东出土战国时期波斯列瓣纹银盒(1)(2)


        在德黑兰考察期间,我们在伊朗国家博物馆见到一件卢里斯坦出土的新埃兰风格的列瓣纹青铜钵,年代不晚于公元前650年。在山东、江苏、安徽西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发现过此类风格的列瓣纹银盒,在云南西汉滇王墓还发现过列瓣纹青铜盒。以前学界一直以为这些异域风格的工艺品是西汉年间波斯舶来品,近年山东青州西辛齐国大墓出土了风格相同的列瓣纹银盒,盒底写有战国文字,可证是战国时期的波斯舶来品。我们认为,这些波斯舶来品与齐国方士渡海求仙有关。  这些波斯艺术品就是从尸罗夫港远渡重洋,辗转印度、东南亚各地古港口,最后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

        伊朗国家博物馆陈列了许多孔雀翠蓝釉陶器,其一肩部饰镂空花纹,属于帕提亚时期(图3-2)。1933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M.A. Stein)在尸罗夫港口遗址发现一件镂空花纹的孔雀翠蓝釉陶壶残片(图3-1),应该是此类帕提亚陶壶的残片。  帕提亚以生产釉陶而著称,尤其流行孔雀翠蓝釉陶器。在叙利亚的杜拉-欧罗普斯(Dura-Europos)遗址,发现过波斯釉陶作坊和大量釉陶制品。器型以双耳壶、大口壶、三耳壶、双耳水罐、小水罐为主。这些陶壶口缘翻卷,手工捏制把手,器物造型模仿金属器皿。


图3 帕提亚翠蓝釉陶壶与广西合浦汉墓出土波斯釉陶壶

(1)斯坦因在尸罗夫港口遗址发现的镂空花纹陶壶残片

(2)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帕提亚时期翠兰釉陶器

(3)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帕提亚风格单把陶釉壶

(4)中国广西合浦东汉墓出土帕提亚釉陶壶

        伊朗国家博物馆另一件帕提亚风格的单把孔雀翠蓝釉陶壶值得注意(图3-3),近年广西合浦东汉墓发现了一件完全相同的帕提亚孔雀翠蓝釉陶壶(图3-4),说明东汉合浦港与波斯湾尸罗夫港之间的海上交通畅通无阻。

        公元3世纪初,萨珊波斯王在尸罗夫港正北130公里法尔斯省的古尔兴建了一座都城,今称菲鲁扎巴德(Firuzabade),意为“卑路斯城”。实际上,该城建于萨珊波斯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时期。公元208年,阿尔达希尔将其他兄弟处死后,号称法尔斯(Fars)统治者,自封“众王之王”,迁都波斯南部新落成的阿尔达希尔-花拉(Ardashir-Khwarrah),也即菲鲁扎巴德。这座萨珊波斯古都平面呈圆形,直径约2公里,外城采用双层城墙,并挖有很深的护城壕。外城开有四座城门,北门曰霍尔木兹,南门曰阿尔达希尔,东门曰密特拉,西门曰巴赫兰。城内中央耸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高塔,用于祭祀萨珊波斯国教——拜火教神灵。从谷歌地图上看,相当壮观(图4,红线为我们考察路线)。这座圆形古城北部有一座萨珊早期王宫,遗迹至今尚存。


图4 尸罗夫港北约130公里处的萨珊圆形都城,图中红线所示为笔者此次之考察路线


        伊朗旅行社本来没安排考察菲鲁扎巴德。在我们要求下,才列入考察项目。从我们下榻的设拉子宾馆到菲鲁扎巴德,直线距离85公里,大约1个多小时车程。限于时间,我们只能重点考察这座圆形古城北郊萨珊波斯早期王宫(图5),便从密特拉门进城,至高耸入云的拜火教高塔,又自南向北经过一座萨珊晚期王宫,出霍尔木兹门不久,抵达古城北郊早期王宫遗址。王宫内有三个火祆教神庙和开阔的庭院,宫殿附近有一处泉水汇成的蓝色小湖。十多米高的王宫大门令人震撼,伊朗人谓之“伊万”。据说模仿帕提亚王宫大门,就连伊朗国家博物馆大门(图6),也采用帕提亚王宫“伊万”式大门。

        大唐天宝年间,襄阳人杜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远征中亚,不幸于怛逻斯之役被大食人俘获。杜环与唐军战俘一起掠入波斯,周游中东十余载后,在波斯湾乘海船归国。著有《经行记》一书介绍中东见闻,并为杜佑《通典·边防典》引用。杜佑在该书《西戎总序》写道:“族子环随镇西节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宝十载(751年)至西海,宝应初(762年),因贾商船舶自广州而回,著《经行记》。”


   

图5 萨珊王朝圆形古城北郊的早期王宫大门


       图6 德黑兰伊朗国家博物馆


        关于中国与波斯之间的海上交通,贞元宰相贾耽《皇华四达记》有详细记录,名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书久佚,但是《新唐书·地理志》抄录了该书。这条海路的最后行程是:

        由师子国(斯里兰卡岛)西四日行,至没来国(今印度马拉巴尔),又经西北十余小国,至婆罗门西境;西北二日行,至提飓国;又十日行,经小国五,至提飓国,自提飓国西行二十日,经小国十余,至提罗卢和国,又西一日行,至乌剌国(今巴士拉附近),自此乘小舟溯弗利剌河(今幼发拉底河),二日至末罗国;西北陆行千里,即可至大食国都城报达(今巴格达)。

        杜环在波斯湾乘船的港口,大概就在《皇华四达记》所言“提罗卢和国”。所谓“卢和”,指霍尔木兹甘省洛尔(Lar)地区,而“提罗”则指尸罗夫港所在地塔赫里。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人苏来曼(Sulaimān)访问过波斯湾。他在游记中写道:“货物从巴士拉、阿曼以及其他地方运到尸罗夫,大部分中国船在此装货。”  


图7晚唐五代波斯湾航线示意图

         考古发现表明,唐朝出口中东的货物主要是长沙窑外销瓷,其次是越窑青瓷,只有少量邢窑或巩义窑白瓷。1933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尸罗夫遗址收集的陶瓷碎片中,就有唐代长沙窑产品和越窑青瓷片。  1966-1972年以来,英国考古学家怀特豪斯(D. Whitehouse)对尸罗夫遗址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发掘,并且在五个地点发现长沙窑外销瓷。  这些发现为研究唐代中国与波斯之间的海上交通提供了重要实物。

        阿拉伯史家哈桑·白哈济(Muhammad ibn al Husain Baihaki)1059年,留下这样一段记载:“忽罗珊总督阿里·伊本·伊萨(Ali ibn Isa),向哈里发哈隆·拉史德(Caliph Harun al-Rashid)贡奉礼品。计有:中国官窑陶瓷(Chini faghfuri)20件,包括碗、杯子和小杯,皆哈里发宫廷前所未见之物。此外,这批礼品还包括2000件其他瓷器。”  2000多件中国瓷器无法从陆路运输,当从海路运到尸罗夫港,然后运往巴格达宫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隆·拉史德约786-809年在位(唐德宗贞元二年至唐宪宗元和四年),那么2000件晚唐瓷器当为扬州运到尸罗夫港的长沙窑瓷器,而20件中国官窑陶瓷可能是定窑白瓷或越窑青瓷。

        尸罗夫港废弃后,一些尸罗夫番商流亡到中国,并在泉州定居。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

        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远。番舶艰于直达,自泉发船四十余日,至蓝里博易住冬,次年再发,顺风六十余日方至其国。本国所产,多运载与三佛齐(今苏门达腊)贸易,贾转贩以至中国。其国雄壮,其地广袤。民俗侈丽,甲于诸番,天气多寒,雪厚二三尺,故贵氊毯。国都号蜜徐篱(今开罗),或作麻罗拔(阿曼Murbat)。据诸蕃冲要。……国有大港,深二十余丈,东南濒海,支流达于诸路。港之两岸皆民居,日为墟市,舟车辐凑,麻、麦、粟、豆、糖、麪、油、柴、鸡、羊、鹅、鸭、鱼、虾、枣圈、蒲萄、杂菓皆萃焉。土地所出,眞珠、象牙、犀角、乳香、龙涎、木香、丁香、肉豆蔲、安息香、芦荟、没药、血碣、阿魏、腽肭脐、鹏砂、琉璃、玻瓈、砗磲、珊瑚树、猫儿睛、栀子花、蔷薇水、没石子、黄蜡、织金软锦、駞毛布、兜罗绵、异缎等。番商兴贩,系就三佛齐、佛罗安(今泰国南部)等国转易。麻罗抹(麻罗拔之误)、施曷(苏哈尔)、奴发(佐法儿)、哑四包闲(伊思法罕)、罗施美、木俱兰(伊朗东南Makran)、伽力吉(阿曼卡勒哈特)、毗喏耶、伊禄(伊拉克)、白达(巴格达)、思莲(或称“苏邻国”,今伊拉克库法)、白莲(巴林)、积吉、甘眉(或称甘埋里,今阿巴斯港)、蒲花罗(布哈拉)、层拔(桑给巴尔)、弼琶罗(柏培拉)、勿拔、瓮篱(瓮蛮之误,今阿曼)、记施(伊朗基什岛)、麻嘉(麦加)、弼斯罗(巴士拉)、吉慈尼(加兹尼)、勿斯离(摩苏尔),皆其属国也。……元祐(1086-1094年)、开禧(1205-1207年)间各遣使人贡。有番商曰施那帏,大食人也。蹻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提舶林之奇记其实。

        北宋赵汝适时代,波斯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下,旗帜尚黑,史称“黑衣大食”。据桑原骘藏考证,《诸蕃志》所述“施那帏”即Siraf音译,意为“尸罗夫人”。


二、霍尔木兹旧港

         970年大地震后,波斯湾对外贸易口岸迁至霍尔木兹旧港,在今伊朗东南境阿纳米亚河(Anamia)上游,今称“米纳布”(Minab),,西距伊朗霍尔木兹甘省阿巴斯港约80公里。其名源于波斯萨珊第四位国王Hormoz(或Ormuz),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神”,唐代文献称作“鹤秣城”。 《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记载:

波剌斯国,周数万里,国大都城,号苏剌萨傥那,周四十余里。川土既多,气序亦异,大抵温也。引水为田,人户富饶。出金、银、鍮石、颇胝、水精、奇珍异宝,工织大锦、细褐、氍毹之类,多善马、橐驼。货用大银钱。人性躁暴,俗无礼义。文字、语言异于诸国,无学艺,多工技,凡诸造作,邻境所重。婚姻杂乱,死多弃尸。其形伟大,齐发露头,衣皮褐,服锦氎。户课赋税,人四银钱。天祠甚多,提那跋外道之徒为所宗也。伽蓝二三,僧徒数百,并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法。释伽佛钵在此王宫。国东境有鹤秣城,内城不广,外郭周六十余里。居人众,家产富。

        苏剌萨傥那,《新唐书·西域传》称作“苏剌萨傥那城”,源于梵语surasthāna(神之居所),  即巴格达附近忒息封(Ctesiphon)古城的别称。最初为帕提亚帝国首都,萨珊波斯王朝建立后,亦定都于此。《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也提到“鹤秣城”。其文曰:“国东境有鹤秣城,西北接拂懔国,西南海岛有西女国,皆是女人,无男子,多珍宝,附属拂懔,拂懔王岁遣丈夫配焉,其俗产男例皆不举。”鹤秣即霍尔木兹之别称,而拂懔则为阿拉伯对欧洲人的称谓,可见欧洲商人亦活跃于霍尔木兹旧港。

        1933年,斯坦因在米纳布调查了27个遗址,从中发掘出大批伊斯兰时期文物。在米纳布附近的喀拉敦(Kalatun)遗址,斯坦因发现许多宋代瓷片和一枚北宋政和通宝(1111~1119年),  说明北宋年间波斯湾贸易港已从基什岛转移到霍尔木兹。

        霍尔木兹旧港是中世纪波斯湾最主要的海港之一,在伊利汗国合赞汗时期达到鼎盛。据《拂林忠献王神道碑》记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朝丞相孛罗奉使波斯伊儿汗国,从海路抵忽鲁谟子。  从时间看,1283年孛罗丞相抵达的忽鲁模子应为霍尔木兹旧港。13世纪初,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造访霍尔木兹港。他在游记中介绍说:

        抵此坡下,又见一平原,甚丽,名曰忽鲁模思平原。广二日程,内有美丽川流。出产海枣及其他果物不少,并有种种美鸟无数,皆为吾辈国中所未见者。骑行二日,抵于大洋,海边有一城,名曰忽鲁模思。城有港,商人以海舶运载香料、宝石、皮毛、丝绸、金锦与大象牙暨其他货物数种,自印度来此,售于他商,转贩世界各地。此城商业极其繁盛,盖为国之都城。所属村落不少。国王名称鲁墨耽·阿合马(Ruomedam Ahomet)。阳光甚烈,天时酷热。城在陆上,外国商人殁于此者,国王尽取其资材。

        1292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的委托,护送蒙古新娘阔阔真下嫁波斯大汗。他们随来华请婚的波斯使团,从泉州乘船到忽鲁谟思旧港。1941年,杨志玖在《永乐大典》保存元代史料《经世大典·站赤》中发现一条记载。文中说:至元二十七年(1290)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平章沙不丁上言:‘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同行一百六十人,内九十人已支分例,余七十人,闻是诸官所赠遗及买得者,乞不给分例口粮。’奉旨:‘勿与之!”三位波斯使者与《马可·波罗游记》所述波斯使团三位使者的名字完全一致。由此可证,马可·波罗是1291年初离开泉州赴波斯湾的,而非以前认为的1292年初。  

        1293年2-3月间,马可·波罗抵达霍尔木兹旧港;3-4月到讨来思(今大不里士)觐见伊利大汗乞合都。1293年4-5月,到波斯东境阿八哈耳,送蒙古新娘阔阔真下嫁阿鲁浑之子合赞汗。1295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

        据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藏马可波罗遗嘱,他们从中国带回威尼斯的东方物品,有中国丝绸、瓷器和蒙古大汗赏赐的乘驿金牌等。  马可·波罗生前家私万贯,号称ll Milione(百万富翁),如今只有一件中国瓷罐保存下来。1931年,英国东方陶瓷学家拉菲尔(Oscar C. Raphael)和收藏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到威尼斯考察实物,这件瓷罐高约12.38厘米(4.875英寸),最大腹径约8.26厘米(3.25英寸),上有蕉叶、缠枝花卉等四层印花纹,沙底未施釉。据拉菲尔考证,这是德化窑烧造的一种青白釉瓷罐,其年代并非以前认为的12世纪而是13世纪末。当时威尼斯只有马可·波罗一家到过中国,所以这件瓷器被认定为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家乡的,今称“马可波罗罐”。  2009年5月,我们到威尼斯圣马可博物馆考察实物(图8右),发现展品说明仍把这件瓷罐当作十字军东征之物。

图8 南海1号沉船出水德化窑青白瓷罐与圣马可教堂藏马可波罗罐


             1987年,广州救捞局和英国潜水打捞公司在广东台山上川岛附近海域发现一条南宋沉船,今称“南海1号”。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广东省考古所联合考古队从这条沉船中打捞出数千件南宋瓷器,计有:青白釉六方执壶、青白釉四系罐、青白釉印盒、青白釉花瓣口卷草纹碟等。这些瓷器主要来自南宋四大名窑,包括福建德化窑青白瓷、磁灶窑瓷器、江西景德镇影青瓷以及浙江龙泉窑青瓷。据估计,整船文物可能多达6万至8万件。目前这条南宋沉船已经整体迁入广东阳江新落成的南海1号博物馆。我们感兴趣的是,南海1号沉船发现的德化窑青白釉瓷罐(图8左),与马可波罗罐非常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1号沉船出水南宋德化窑四系罐,与菲律宾出土元代德化窑四系罐纹样略有不同。南宋瓷罐外壁为二或三排花纹,而元代瓷罐外壁则为四排花纹。马可波罗罐外壁亦为四排花纹。由此可证,马可波罗罐烧造于元代初年(13世纪末),绝非12世纪十字架东征的战利品。


图9 霍尔木兹旧港米纳布出土宋元龙泉窑瓷片线图


        20世纪90年代初,牛津大学考古学家摩根(Peter Morgan)再次赴米纳布古海港进行考古调查,从中发掘出大批宋元时期(13-14世纪)龙泉窑瓷片(图9),但是不见元青花。 凡此表明,1296-1301年霍尔木兹旧港废弃以前,元青花尚未产生。


三、霍尔木兹新港

        据英国学者史迪费(A.W. Stiffe)考证,霍尔木兹港重大变迁发生在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这年阿亚兹(Amir Baha-al-Din Ayaz)谋杀了霍尔木兹王诺思洛特(Nosrat),登上第15代霍尔木兹王的宝座。不料,突厥人摧毁了起儿曼(Kerman)王国,又将霍尔木兹王国洗劫一空。霍尔木兹人被迫离开陆地,亡命海岛。他们来到波斯湾口一座荒芜的海岛,亚历山大东征到过这座海岛,希腊远征军称为“奥加诺岛”(Organa),伊斯兰时期更名“加隆岛”(Gerun或Jarun)。阿亚兹与该岛主人基什岛国王纳茵(Neyn)谈判后,霍尔木兹人便在这座荒无人烟的海岛建立了新的家园(图10),而第15代霍尔木兹王阿亚兹则成了新王国第一代国王。史迪费所据史料,是1347-1378年霍尔木兹王图兰沙(Turan Shah)的记录。  

        突厥入侵者当来自中亚察合台汗国。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伊利汗合赞即位,察合台第九代大汗笃哇与海都军队乘虚侵入呼罗珊。1297年,笃哇侵入北印度拉合尔(在今巴基斯坦),封其子忽都鲁·火者于印度和呼罗珊之间。据波斯史料《瓦撒夫史》记载,察合台军队摧毁霍尔木兹旧港发生在1301年。其文曰:

        回历699年(1299年),都哇之子忽都鲁·火者在出征印度的归程中死去,察合台汗国向自己的西邻伊利汗国的扩张政策,并未随着忽都鲁·火者之死而结束。回历700年(1301年),忽都鲁·火者的部下对波斯的法儿思(Fars)和起儿曼(Kerman)发动袭击,镇守呼罗珊的是后来的伊利汗合儿班答。结果,察合台汗国军队的统将兵败阵亡。

        无论如何,霍尔木兹人从陆地迁往海岛不晚于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忽鲁谟斯岛坐落在波斯湾出口处,与阿拉伯半岛的阿曼犄角相对,雄据波斯湾和印度洋的交会点,具有军事和商业枢纽意义。霍尔木兹新港落成后,商业更为繁盛。伊利汗国与元朝使者频繁往来于忽里摸子,史不绝书。

        继马可波罗之后,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鄂多立克(Friar Odoric)周游东方各国。他生于意大利弗里乌黎省波登隆埃县诺瓦村,早年效忠方济各教会,过着清苦的托钵僧生活,赤足步行,退隐荒野,造就了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1318年,鄂多立克从威尼斯启程,开始东方之旅。经君士坦丁堡、特拉比松、埃尔兹伦、大不里士、孙丹尼牙、喀山、耶兹特、百世玻里,经由设拉子,到巴格达。1321年离开巴格达,前往波斯湾。在霍尔木兹登船,驶往印度、东南亚各地,最后在广州登陆,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抵达元朝首都汗八里(今北京)。在中国各地周游多年,1328年取道西藏回国。1331年,他在威尼斯病榻上口述东游经历,由他人笔录《鄂多立克东游录》一书。关于霍尔木兹港,鄂多立克介绍说:

        于是从那里出发,我来到印度内地,一个遭到鞑靼人极大蹂躏的地区……离此印度并经过很多地方,我来到大洋海,我抵达海岸上的第一座城市是忽鲁模子(Ormes),这是个壁垒坚固,奢华商品充斥的城市(该城系在距大陆约五英里远的岛上,其上不生长树木,亦无淡水。确实盛产面包、鱼和肉。但它不是个卫生的地方,生命无保障,热得难以置信。男人和女人都很高大……)。

        所谓“遭到鞑靼人极大蹂躏的地区”,指1296或1301年被突厥人毁灭的起儿曼王国和霍尔木兹王国。那个“距大陆约五英里远”的海岛,就是阿亚茨建立新王国的霍尔木兹岛,《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称作“忽里摸子”。

        据14世纪初《瓦撒夫史》记载,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合赞汗遣波斯使者阿合马和伊尔济二人,往东方大汗(元成宗)朝廷,献珍珠异物,虎豹等兽。合赞给使者重金,俾在中国购买物品。抵大都后,大汗命给波斯汗以旭烈兀离东后所积40余年之岁赐,优待诸使,受赐贵族之女。居大都四年,大德六年(1302年)满载而归。

       《经世大典·站赤》又载,大德五年(1301年)十二月,“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言:杭州路在城驿近承接使臣答术丁等,钦赉圣旨悬带虎符,前往马合答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番国征取狮、豹等物,往回应付二年分例……;又爱祖丁等使四起,正从三十五名,前往刁吉儿(今摩洛哥丹吉尔)取豹子希奇之物,往回应付三年分例。”  元代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地统称“马格里布”。14世纪初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说:“瓷器价格在中国,如陶器在我国一样或更为便宜。这种瓷器运销印度等地区,直至我国马格里布。这是瓷器种类中最好的。”  爱祖丁使团到摩洛哥为元廷购买珍禽异兽和奢侈品,霍尔木兹岛无疑是必经之地。

        1953年,泉州出土一方《大德三年奉使波斯碑》。碑文曰:“大元进贡宝货,蒙圣恩赐赉。至于大德三年(1299年)内,悬带金字海青牌面,奉使火鲁没思田地勾当。蒙哈赞大王,特赐七宝货物,呈献朝廷,再蒙旌赏。自后回归泉州本家居住,不幸于大德八年十……(下残)。”   从时间看,火鲁没思即霍尔木兹新王国,在波斯湾口霍尔木兹岛。


图10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岛


        元统年间黄溍撰《松江嘉定等处海运千户杨君墓志铭》,记述了元成宗大德年间杨枢两次奉使波斯。其文曰:“君讳枢,字伯机……大德五年君甫十九,致用院俾以官本船浮海至西洋,遇亲王合赞所遣使怀等如京师,遂载之以来。(冉耳)怀等朝贡事毕,请仍以君护送西还。丞相哈喇哈斯达尔罕如其请,奏授君忠显校尉海运副千户,佩金符与俱行。以八年(1304年)发京师,十一年(1307年 )乃至其登陆处,曰忽鲁模思。云是役也,君往来长风巨浪中,历五星霜,凡舟楫糗粮物器出颁,一出于君,不以烦有司,既又用私钱市其土白马、黑犬、琥珀、蒲萄酒、蕃盐之属,以进平章政事。”  杨枢大德八年(1304)抵达忽鲁模思,登陆地当在霍尔木兹新港。

        1330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ūta)再次踏上旅程。这次,他首先沿红海南下,经过埃塞俄比亚,到达也门的亚丁,然后借季风沿东非海岸一路往南,相继访问了摩加迪沙、蒙巴萨、桑给巴尔和基尔瓦。随着季风转为南风,白图泰往北回到了亚丁,1331年向北访问了阿曼,直到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1332年,伊本·白图泰结束东非之旅,回到麦加,为下一次旅行做准备。关于霍尔木兹新港,《伊本·白图泰游记》写道:

        后来我从阿曼地区取霍尔木兹地区,霍尔木兹(今米纳布)是一沿海城市,对面海里是新霍尔木兹(今霍尔木兹岛),两者相距为三法尔萨赫。不久,我们到达新霍尔木兹,这是一个岛屿,城名“哲牢”。是一座美丽城市,有热闹的市场,是印度信德的船只停泊口,从此将印度货物运往伊拉克、波斯和霍腊散。素丹驻节于此。城所在岛,为一日行程,多是沼泽地。山是食盐岩山,称做达拉尼盐,岩盐可雕制装饰、器皿和灯台。当地食物是鱼和从巴士拉、阿曼运来的椰枣。水在岛上较为稀贵,岛上虽有泉水和积存雨水的水池,但离城较远,人们带来水袋装满后,背到船上运往城内。我在清真大寺门与市场之间曾看到了一座奇怪的建筑,那是一个像小山冈一样大的鱼头,两眼像座大门,人们可以从一眼进去另一眼出来。在这里我会见了游方清廉谢赫阿布·哈桑·吴格绥拉尼,他原是罗姆人,承他款待和拜访我,并赠我衣服。离城六米里有一祠堂,据说是为先知海堆尔赫、先知伊德勒斯修建的,并说他们曾在此做过礼拜,而且显现灵迹。当地有一道堂,由一谢赫居住,供应过往行人,我在那里住了一日。我从此去拜访一位远在岛之尽端的清廉人士,他自己开凿了一个山洞居住,洞内有一道堂,一间小屋,屋内有一婢女,洞外有他的一批奴隶为他放牛羊。该人原系巨商,朝圣后断绝一切关系,在此静修,而将器钱财交其弟兄从事贸易。我在此住了一夜,承他善意款待。


    

图11 霍尔木兹岛的赤铁矿盐岩山      


        霍尔木兹岛与新疆库车盐水沟和克孜尔石窟的地貌相似,到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多彩沉积岩山。当地向导告诉我们,霍尔木兹岛总面积42公里。山上的野鹿、海滨的海龟、沼泽地的海鸟,以及岛民饲养的羊群,构成了霍尔木兹岛的动物世界。这位向导先带我们去“寂静山谷”探幽,两边山脉就是伊本·白图泰说的“达拉尼盐岩山”(图11),与火山喷发形成的赭石山,红白相间,美不胜收。当地向导后来带我们去“多彩山谷”。两边山脉的颜色多达17种。除了赭石、白盐岩之外,还有黄色的硫磺、黑色的铬铁矿、绿色的孔雀石等,如同在外星球一般。

        霍尔木兹岛无宾馆,晚上要回阿巴斯港宾馆。这座港口城市历史悠久,赵汝适《诸蕃志》称“甘眉”,汪大渊《岛夷志略的》提到的“甘埋里”。元泰定四年(1327年),汪大渊首次搭乘泉州远洋商船出海,这次航行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摩洛哥。再返回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返回泉州。汪大渊著有《岛夷志略》一书,流传于世。关于阿巴斯港,《岛夷志略》记载:

        甘埋里,[迩]南冯之地,与佛郎相近,乘风张帆,二月可至小具喃。其为马船,大于商舶,不使钉灰,用椰索板成片。每舶二三板横栈,渗漏不胜,梢人日夜轮戽水,不枯竭。下以乳香压重,上载马数百匹,头小尾轻,鹿身吊肚,四蹄削铁,高七尺许,日夜可行千里。所有木香、琥珀之类,产自佛郎国,来商贩于西洋互易。去货丁香、豆蔻、青鞋、麝香、红色烧珠、苏杭色鞋、苏木、青白花器、瓷瓶、铁条,以胡椒载而返。椒之所以贵者,皆因此船运去尤多,较商舶之取,十不及其一焉。

        人们不禁要问:汪大渊在甘埋里所见“青白花器”是元青花吗?据我们研究,元青花最初是专供波斯伊利大汗、印度德里苏丹的奢侈品,珍贵稀少,不可能出现在海外民间贸易市场。元顺帝至正年间,景德镇民窑开始烧造低档元青花,并行销东南亚、中东各地民间市场。汪大渊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归国,他在波斯湾甘埋里港所见“青白花器”绝非元青花,而是江西景德镇民窑或福建德化窑烧造的青白瓷。


图12 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


        说到元青花,不能不提到美国东方艺术史家波普(John Alexander Pope)。1952年,他以英国大卫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象耳瓶为标准器,深入调查了伊朗阿尔德比勒清真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托普卡比王宫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并将原来划归明代的数十件青花瓷定为元青花,开创了元青花科学研究之先河。

        阿尔德比勒清真寺收藏的中国青花瓷,是萨菲王朝阿拔斯大帝(1569-1629年)在伊朗各地搜罗的元明青花珍品。为了妥善保存,巴列维国王将阿尔德比勒大部分青花瓷运回德黑兰,入藏伊朗国家考古博物馆;少部分青花瓷运到伊思法罕四十柱宫保管,阿尔德比勒瓷器宫只保留了小部分藏品。  

        伊朗国家博物馆分考古和伊斯兰两个展馆,元青花在伊斯兰馆展出和收藏。阿克巴扎德馆长告诉我们,伊朗国家博物馆大概有900多件中国青花瓷。据伊朗国家博物馆专家雷拉·喀墨什(Leila Khamoshi)统计,该馆共藏有32件元青花,包括大盘19件、梅瓶5件、大碗2件、大罐3件、四系扁壶2件、葫芦瓶(残)1件。其中大盘数量最多。  我们访问德黑兰时,伊斯兰馆因大规模装修而闭馆。为了满足我们观赏元青花的热切愿望,馆长特许我们到伊斯兰馆库房内观摩元青花实物。我们亲历的五件青花瓷中,有四件确为元青花,包括两个青花大盘,一件四系扁壶,一件梅瓶(图12),另一件当系明宣德青花天球。


图13 伊思法罕四十柱宫

        据日本学者三杉隆敏调查,伊思法罕四十柱宫有42件明代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  这次伊朗之行,我们专程到伊思法罕四十柱宫进行考察。这座波斯花园式宫殿是萨菲王朝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的,专为接见和宴请外宾之用。宫殿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廊,门廊由20根柏木做的独木巨柱支撑。门廊前有一长110米、宽16米的长方形水池,水从安放在塘底的四头狮子口中喷出。水池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木柱倒映在水中,便有20根同样的柱子浮现,故称“四十柱宫”(图13)。


   图14伊思法罕四十柱宫藏景德镇民窑克拉克瓷大盘

        我们在伊思法罕四十柱宫考察时,在一个展室见到许多阿拔斯大帝时代的青花陶瓷。绝大多数是模仿中国青花瓷的波斯青花陶器,只有一件为景德镇民窑烧造的克拉克瓷大盘(图14)。这件万历年间烧造的青花大盘,大概是葡萄牙殖民霍尔木兹岛时期从江西景德镇运到波斯湾的。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阿拔斯大帝在英国人帮助下,夺回霍尔木兹岛。这件克拉克磁盘或许是阿拔斯大帝从葡萄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

        霍尔木兹岛历尽沧桑,14世纪以后的历史更为引人入胜。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在该岛建大明海军基地,印度洋成了中国的内海。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后,葡萄牙殖民者在霍尔木兹岛兴建巨大的石构城堡,从而取代阿拉伯、波斯海商,完全控制了中国与中东的海上贸易…… 本文仅是2012年伊朗考察记第一章,我们将根据实地考察,陆续介绍在伊朗高原的所见所闻。


2012年1月14日星期六于京城蓝旗营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