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刘华杰 | 博物学家洛克的红颜知己

发布时间:2020-04-07

 

博物学家洛克的红颜知己

 

刘华杰

 

美国作家萨顿(Silvia Barry Sutton,1940-1997)所著《苦行孤旅》(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是到目前为止最系统最有趣地讲述博物学家(naturalist)洛克(Joseph Francis Rock, 1884-1962)的专著。英文版39年前就已面世,但长期没有中译本。2013年李若虹博士终于将这部叙事生动、信息量巨大的传记译成中文。

为写这部书,萨顿女士以极专业、敬业的精神阅读了大量洛克日记,走访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了解洛克的人。遗憾的是,她想到中国云南进一步了解洛克生活过的地方而申请中国签证时,在那个不开放的年代其申请被拒。萨顿曾为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首任园长萨金特(Charles S. Sargent)作传,晚年还写过小说《电视停播的那天》。

如今洛克是世界名人,许多领域的学者甚至一般游客都关心他。在云南丽江几乎人人知道这个洋人。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洛克使得丽江迅速被全世界知晓。

没上过大学的洛克,身后博得多种头衔,如植物学家、探险家、纳西学者、民族学家、语言学家、摄影师等,不过,较准确而概括的提法是博物学家。洛克最主要的成就有两项:(1)对夏威夷本土植物的研究;(2)对纳西语言、宗教的研究。前者是在夏威夷做的,后者是在中国云南做的。

洛克才华横溢,媒体显示度也相当大,但想理解其个性并不容易。一是洛克在公开场合刻意打扮自己,让人猜不透他的底细、背景,当时中国百姓还以为他是某国的王子呢。甚至长期以来连他的学生都不清楚他是否有博士学位、是否读过大学。据我查到的资料,洛克没读过任何大学,1962年4月12日洛克在刚落成的奥尔维斯音乐厅(现为夏威夷大学音乐系所在地)才得到夏威夷大学颁发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二是关于洛克个人生活的资料大多在博物馆和档案馆中,普通人很难获取。他的日记和通信基本上没有曝光。洛克日记有重要价值,值得整理出版。第三,民间流传的关于洛克的许多说法不可考证。

借着这本洛克传,可以谈的事情非常多,几乎可以写一本小书。我还是八卦一点,谈谈洛克身边的女人吧。

洛克与女性的关系,是敏感而费解的部分。《苦行孤旅》在多处谈到洛克与不同女性的关系,用墨不多,却丝丝入扣。

中国媒体《大观周刊》2004年曾以“洛克的儿子在丽江”为题报导洛克有两个私生子,甚至列出了名字。这个暂且放下,因为没有最终证实或证伪。

在一般性的描述中,洛克终生未婚。洛克在小本子中曾写道:“单身汉就是连一次都不犯结婚这样的错误的男人!”(142页)不过,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洛克对性、对女人、对单身的态度。“他交往的女性中也有几位令他尊敬的,合得来的,可是这些女子对他往往都不会在情感上产生任何伤害,比如他的女性朋友往往是传教士或是朋友的太太,而她们会如同母亲或姐妹般关照他。虽然洛克并没有引人注目的长相,但是女人天性反复无常,很容易被洛克的孤高吸引。洛克讲述的有关中国的故事,由暴力和男子汉的气概点缀着,更增加了他在女性眼中的魅力。”(144页)其实,洛克并非讨厌、回避女人,在一些社交场合上,“洛克能轻而易举地使自己成为聚会交谈的中心,而且一旦舒服自在地融入这种场合,他就不愿离开。如果哪位女主人担心自己主持的晚会冷场,那么她最好邀请洛克去参加,洛克的到来保证使晚会开得生动活跃。”(《苦行孤旅》中译本147页)

洛克有时也假正经。1932年斯诺(Edgar Snow,1905-1972)招待洛克,把他请到大上海著名的玫瑰坊消遣,夜店美女的作陪令洛克很不快,为此洛克在日记中抱怨了上千言。作为女性的萨顿也认为洛克有些反常:洛克对“夜总会里种种丑陋的场景”不满,“实在是过于较真”;“说穿了,那一晚斯诺带他去玫瑰坊消遣,洛克之所以会暴怒只不过是夜总会的场景意外地撩起了他作为男人的性欲。”(145页)

洛克生活中有没有关系较铁的异性?除了传说外,可以确认的至少有一位。

《苦行孤旅》解决了我个人的一个疑惑:洛克晚年为何住到别人家里,直到去世?是穷困潦倒租不起房子?显然不是。洛克不甚爱财,一生也从未为了财而拼命工作,成名后虽然不富有,但并不缺钱。书中在谈到洛克与洛伊·马克斯(Loy Marks)1936年在北平相见时写道:“洛伊·马克斯是一位极佳的旅伴,她聪慧敏锐、活力四射,并对周围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她在一起的游历,洛克一点都不厌倦,和他们一起到中国餐馆用餐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336页)

我在夏威夷访问洛克遗嘱执行人韦西奇(Paul R. Weissich)时见到洛克的一个精致的手提箱,把手上挂着一个行李签,上面有洛克清秀的字迹:“夏威夷檀香山老帕利路3860号洛克博士。”为什么是这个地址,这是洛克的家吗?

洛克去世第二天(1962年12月6日),夏威夷的本地报纸《檀香山广告报》以“博物学家洛克去世”为题报导如下:“世界知名博物学家洛克博士昨天在檀香山逝世,享年79岁。昨天早晨在檀香山老帕利路3860号马克斯夫妇家中起床不久,他因心脏病复发而去世。”

在夏威夷的瓦胡岛相距不远的两个山谷都有3860号,东侧马诺阿山谷的是莱昂树木园,现归夏威夷大学管理;西侧努阿奴山谷的则是马克斯地产,洛克晚年住在这里,现在为加州的一位富翁、栀子学会主席拥有。我和田松特意去参观过马克斯夫妇的大房子,我也专门查过这所房子的历史。房子位于一个大花园中,花园占地相当大,为190米乘以100米的规模。这还是修路后剩下的面积。房子内部的家具、装饰画大多是中国风格的,外面墙角的仓库中还有大量散乱的中国木雕、瓷器。

洛伊与洛克在这座大房子中朝夕相处,相当程度上担当了洛克的秘书一职。洛克1962年去世时,他用大半生精力编著的《纳西语英语词典》只出版了一卷,第二卷则是在洛伊的努力下后来出版的。仅由此一项看,洛伊对洛克的帮助就非同寻常。

洛伊平时亲切地称洛克“坡哈库”(Pohaku),夏威夷语中岩石(Rock)的意思,正好与洛克名字写法相同

洛克去世后,安眠的地方也可佐证他与洛伊的特别关系。洛克12月5日去世,10日下葬于瓦胡墓园中McCandless家族(即洛伊的娘家)墓块(plot)中的东南角。19世纪下半叶McCandless三兄弟在夏威夷创建了家族企业,洛伊的父亲Lincoln Loy McCandless(1859-1940)后来成为著名企业家和政治家。

夏威夷大学民族植物学家俦克(Al Chock)半个世纪前撰写洛克学术讣告时,洛伊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协助整理了洛克出版物的细致目录。2011年我跟俦克当面聊过,老先生确证了洛克与洛伊之间的友谊。当我问他们是否有那层关系时,先生笑了。

洛伊是植物爱好者,虽然不熟悉中国的植物,却比较了解夏威夷的本土植物。当萨顿为洛克作传而采访她时,得知传记主要写洛克在中国的事情,她略显失望。洛伊保证,如果有人要写洛克对夏威夷植物的研究,她能助一臂之力。目前中国以及世界范围的普通人,目光聚焦在洛克在中国所做的事情,只有少数人还想着洛克对夏威夷本土植物的专门研究。《苦行孤旅》有一整章介绍洛克在夏威夷的活动。这些信息虽然仍不充分,但相对而言能够更多地展示洛克早期的成就,也让人们理解何以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愿意花大价钱雇佣一名自学成才者。

《苦行孤旅》是一部难得的传记作品,文字流畅又处处有确切根据,其写法值得科学史工作者参考。中译本翻译也相当认真。谭卫道、贝勒等人名,“标本”、“桔梗科”等术语没有译出来,稍有遗憾。(刊于《中国科学报》,2014年9月26, 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