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邓小南:“新文化的曙光”

发布时间:2019-04-28

 

新文化的曙光

“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开展致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教授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在五四运动百年前夕,“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期间北大学人群像”展览正式开幕。我代表本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欢迎大家光临。

 

悠久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时代的分界点”是值得永远记忆的。1919年5月4日,是界碑上的时点,也是一个过渡阶段的标志。五四不仅是一个“日子”,也是一个“时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数千爱国青年挺身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五四当日的游行,在救国图强的激愤中促成,事实上并未来得及充分筹划;而这瞬间激荡而来的决定之所以成为历史性事件,却是因为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以北京大学为重心的思想学术界孕育了、造就了这一运动的核心骨干与精神氛围。

 

 

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当时的文化,处在疾速转变与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新术语,新概念,新的价值观、新的政治视野乃至社会风气,丰富复杂而又多元;身处变化漩涡之中的北大学人,始终在探究、在回应每日每时的新变,一直在追寻新学理、新思想;也以他们奋进不息的努力,推动了新思潮的澎湃展开。

 

五四运动不仅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五四前后,是现代中国人日益觉醒的时期,也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自觉从事路径选择的时期。1920年,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诞生,次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宣告公开。

 

 

与五四对话,以史为鉴,是今天北大人的责任。本次展览,聚焦于“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正是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真切鲜活的历史印痕,追循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秀传统,再现北大学人探求真理的执著追求,体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最后,非常感谢本次展览的指导者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感谢我们的策展伙伴与主办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感谢展览的承办方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感谢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及北京大学校史馆的鼎力支持。

 

祝愿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