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2018年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在浙江遂昌举办

发布时间:2018-08-24

2018年8月21日,2018年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正式举办。本次研修班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遂昌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遂昌县文广新局、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两岸三地高校的十余名导师,以及20余位优秀学员,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开展密集的理论研讨和深度调研,以期拓展参与者的视野,提出新问题。

 

 

开班当天上午,文研院院长助理韩笑,受院长邓小南教授的委托,代表主办单位祝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在2018年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上的致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韩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仁:

今天,受邓小南老师的委托,在这里发表致辞,我感到荣幸,同时诚惶诚恐。邓老师因为整个八月都排满了各种学术会议、工作坊的行程在几个省份来回奔波,非常疲惫终于在中旬的时候病倒了,不得不放弃后半段的学术活动临行前还很惦记这个会,告诉我前些年曾经得到郑嘉励、吴铮强两位老师的帮助借助丽水地区出土的墓志,以及龙泉市档案馆的何氏宗谱,写过一篇文章《何澹与南宋龙泉何氏家族》。她谦虚说,她对历史人类学这个题目讲不出什么来,原本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点利用家谱资料开展历史研究的心得,还准备了ppt。可惜我学力不逮,肯定无法在此代为转述,大家有兴趣可以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找来看看。不过我在此,仍然要代表她,代表本次研修班的主办方,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郑重地欢迎各位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相聚在遂昌什么目的呢?就是希望在这个历史人类学流动的黄埔军校里,领悟方法,结识同道,切磋问难我们知道,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一批学人为代表,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区域社会的研究持之以恒的发掘地方文献,从中透视人与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并尝试总结和提炼一套认识中国历史变迁的原理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去年底,他们香港召开“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总结与前瞻”学术会议就好像一次阅兵展现给我们丰硕的成果。“历史人类学”这场学术运动——如果可以称作运动的话——不仅持续地带给我们许多重量级的学术著作但或许更重要的贡献,在于造就了一个极具活力的学术共同体。从这个共同体里面,孕育出开放包容的风气,涵育出丰厚的学术传统形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凝聚和培育人才的平台,业已举办十五年的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就是其中的一个。参加研修班,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认同历史人类学的年轻学者的成年礼。值此开班之际,我和在座各位一样,也都怀有热切的期待。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流的学术机构。文研院的使命是“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呼唤深度的学习、思考与对话,提倡学科交叉与问题意识的推陈出新。在我们看来,恰恰是在历史人类学这个领域几代学人扎根于中国既有学术传统,开放地吸取多学科理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近年来,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学界掀起了一股风潮,边界不断向外拓展,认同朋友越来越多,对其他学科的辐射性越来越强,这从我们近年来参与学员、参与导师的学科背景日益多元可以得到印证它把历史研究的主体从国家转换为人,注重普通人的生活逻辑同时兼顾对整体性观照,得到了思想史同行们的响应;它对经济、礼仪行为中非成文、非正式实践的关注挑战了传统制度研究的视域它对地方社会国家化进程的洞察政治学、社会学探讨注入了活力;它碑刻、族谱、契约的出色运用,为档案的运用打开了一片新的天空以上种种所开启的新的学术议题和学术方向是我们文研院所追求的而其中所蕴含的“近者悦,远者来”的气象和胸襟,我们更心向往之。正因为此,虽然文研院成立还不到两年,但我们和华南学派的诸位朋友,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交流和讨论,郑振满老师今年上半年在北大开展驻访,静园二院一时间热闹非凡。5月文研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在顺德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约定要携手推动工作坊、田野考察、研习营等等活动相信这次研修班成为我们系列合作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我们也更多地欢迎华南的朋友们“北伐”,这把火燃烧到北方,这样就可以把赵世瑜老师的心“拴”在北方,不用老往南方跑了。

从我个人来说,我特别感恩有这个机会,能够研修班作“参与观察”。研修班把集中讲解、文本阅读田野调查相结合让师生共同讨论、互惠共赢是特别自然的学习方式十几年来,研修班是“游牧”的,田野选在哪里,研修班就开到哪里。对于一个认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者来说,田野是他们的圣地北大的李零老师有句名言,他说现在的学术活动越来越没意思,在他心目中,“大会不如小会,小会不如走会”,走会是最高境界,是最有吸引力的。那么什么是走会?就是一群学者带着由文献中提炼的问题,走向历史的现场会有新鲜的想法涌现出来尽管李零老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国,但是我想,任何历史或人的活动都是发生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的,田野所集中呈现的局部空间与特定时间的关系,已经被历史人类学提升为人文科学的根本问题;而田野中所遭遇的活泼泼的人,他们的行为、逻辑、心态,正是历史人类学努力加以探究、并从中获得启迪的东西当然,每次研修班的组织也颇费功夫,从地点选取、日程安排,事无巨细,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我们在享受这种奢侈学习方式之前也应该感谢为本次研修班的具体筹备而付出辛苦劳动的贺喜、杜正贞老师,以及工作团队和遂昌县的相关单位,他们提供了高效的保障,完善的组织;更要感谢各位导师,每逢暑假,就像候鸟一样,到规定地点集结完毕前几天看到贺喜老师在朋友圈发了一些历年参加研修班导师们的照片,照片中大家风华正茂,那时候科老师的腰板儿还那么直,赵老师没有那么瘦削,刘志伟老师的肚子也没有那么多负担……如今岁月沧桑了诸位的容颜而当年的研修班学员,已经成长为授课导师,从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一种感动,体会到新老学人如何守护这个传统,去传承学术的薪火。我想应该表达对老师们的敬意。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遂昌度过愉快的一周满载而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