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讲座(17)
作为宗教的朝圣
——在事实与隐喻之间
时间:2016年12月13日(周二)14:00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五号楼社会学系 201教室
主讲人:汲喆(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大学研究院青年院士、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
回到日常与重建当下
——禅宗与现代人的自我构建
时间:2016年12月16日(周五)19:0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汲喆(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大学研究院青年院士、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
主讲人简介
汲喆,男,1974年生,2007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人类学专业)、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汉传佛教与社会变迁、宗教教育、宗教全球化以及宗教社会学理论。过去二十年间,他透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中国大陆佛教重建的动力、过程与后果,并主持了多个有关当代汉传佛教的国际研究项目。2014年,他以对当代中国大陆佛教及政教关系的研究被选为法国大学研究院(IUF)青年院士(membre junior)。近著有《宗教、现代性与时间性:当代禅宗的社会学》(法文,CNRS,2016),主编或合编有《现代中国的宗教、教育与政治》(英法文,PUV,2011)、《得道与成圣:现代中国宗教权威的建构》(英文,Oxford,2016)、《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两次复兴》(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译著包括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重要作品,如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合译)、莫斯的《礼物》、涂尔干与莫斯合著的《原始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