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傅申教授受邀担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讲学期间,傅申教授将发表主题演讲,与相关领域学者展开座谈交流。我们特在此进行预告,以飨读者。
傅申教授近照
北大文研论坛25
书画鉴定通则散论及举例
时间:4月5日(周三)19:0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二楼报告厅
引言人:傅申(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特邀访问教授)
讨论学者:
李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 研究馆员)
邵彦(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内容提要:本次讲座旨在说明书画鉴定的基本要旨与家法,讨论印章真伪、作品年款、科技检测对鉴定书画的限制等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鉴定心理的影响、时代风格与大师间关系、书画多胞本等话题。
北大文研讲座29
书画船——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
时间:4月7日(周五)19: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讲人:傅申(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特邀访问教授)
评议主持: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内容提要:自中国绘画中心南移之后,书画家的交通便以舟行为主。宋代的米芾即有“书画船”,明清以降,文人士大夫几乎人人都有私人游船。在船上创作、鉴赏书画因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船”传统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山水画中“水上山水”风格的形成。
黄庭坚《砥柱铭》墨迹卷的确认——附论书法鉴定问题
时间:4月10日(周一)14: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讲人:傅申(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特邀访问教授)
评议主持: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内容提要:《砥柱铭》作为一件有争议的作品,因在2010年拍出天价而备受关注。傅申先生将以逐字排比的方法,详细分析黄庭坚的用笔特性和书法结体,为判定黄迹真伪确立标准。再将《砥柱铭》与黄氏其他作品对比,考察《砥柱铭》相关文献记载并分析卷后题跋,进而断定《砥柱铭》为黄庭坚早年真迹。
傅申教授近照
【学者简介】
傅申,字君约,1937年出生,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赴美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中国历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佛利尔暨沙可乐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北京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书画史与书画鉴定,著有Studies in Connoisseurship: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Collection in New York and Princeton、《书史与书迹——傅申书法论文集》、《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海外书迹研究》、《张大千的世界》(与陆蓉之合著)等;编有《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与中田勇次郎合编)、《董其昌の书画》(与古原宏伸合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