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论坛28】从密教中拯救元代宫廷藏传佛教史

发布时间:2017-04-18

 

 

北大文论坛(28)

从密教中拯救元代宫廷藏传佛教史

 

时间:2017年4月18日(周二)14:0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二楼会议室

引言人:沈卫荣(清华大学中文系 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 教授)

主持人: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  教授)

与谈人:

乌云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教授)

旸(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罗文华(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黄维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藏学》杂志社 社长)

 


【引言人简介】

沈卫荣,1962年生于江苏。1986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1984年进入中央民族学院攻读西藏语文,师从著名藏学家王尧教授。1998年6月,从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2005年,历任尼泊尔蓝尼国际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员、Macalester学院历史系访问教授、德国洪堡大学中亚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共同研究员、日本地球环境研究所客员教授等职。2006年1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卫荣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藏学研究,尤其对西藏政治史、藏传佛教经典文献及西域历史、语文资料有深入地研究,他同时关注西方价值对人们认识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的形塑与建构作用,以及西藏在面对全球化时的应对模式。其主编丛书有:《汉藏佛教研究丛书》、《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多语种佛教古籍整理和研究丛书》、《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人物、教义、艺术和历史研究》等等。专著有:《西藏佛教历史的语文学研究》、《宁玛派四部宗义释》、《妖魔化与神话化西藏的背后》、《想像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藏传佛教及其形象研究》等等。

【内容简介】

蒙古征服世界留下的一个持久的影响是蒙古人整个地变成了藏传佛教徒。于今中国广大的西北地区为伊斯兰教所覆盖,可唯有蒙古人依然是藏传佛教徒。“达赖喇嘛”这个称号原本是蒙古土默部首领俺答汗(1507—1582)于1578年赐给第三“一切智上师”索南加措的一个封号,而俺答汗自己的孙子云登加即被认定为第四达赖喇嘛。即使是伟大的五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加(1617—1682),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领袖,也正是因为得到了蒙古和硕特部汗王固始汗的军事支持。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在他的《喇嘛说》中直言:“各部蒙古一心归之(达赖和班禅喇嘛),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可以说,满清皇帝对藏传佛教的接受与蒙古人密不可分。

而对于蒙古人最初是如何接受藏传佛教的,或者说哪些藏传佛教义理和修法曾经在蒙元时代(1206—1368)蒙古佛教徒中流行过,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大量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对于理解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的历史过程有所助益。首先我们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发现了一系列汉文、西夏文译藏传密教文献;另外我们重新认识了《大乘要道密集》这部此前唯一为人所知的汉译藏传密教仪轨集成,它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在西夏、蒙元和明代传播历史有重要意义;紧接着又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图书馆,以及中国西北省区陆续新出土的文献中,找到了大量与藏传密教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些密教文献中展现了元代宫廷对藏传佛教的接受过程,以此视角来理解藏传佛教,甚至对于明清以降的国家制度也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