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论坛(35)
多维视野下的上古音研究
时 间:2017年5月29日(周一)0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引言人:
潘悟云(复旦大学语言与文献大数据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来国龙(弗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
与谈人:
冯 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零(北京大学中文系)
孟蓬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王弘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为民(山西大学文学院)
王志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叶玉英(厦门大学中文系)
张瀚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郑 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郑张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徐 刚(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
【内容简介】
本次论坛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上古音的研究。传统的上古音研究主要以上古的诗韵、汉字的声符以及中古韵书等文献材料为主。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上古音研究、方言学、民族语言研究等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之外,再加上近年大量战国秦汉简牍古书的出土,都为上古音及上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机缘。为了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这些新材料和新方法,进一步挖掘旧材料、完善已有的方法,必须解放思想,在观念上和学风上要有较大的更新。本次论坛拟遵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理念,从语言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多维视野,重新审视上古音研究的现状,展望未来。
【引言人简介】
潘悟云,1943年生,浙江瑞安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中国语言学家,著名汉语音韵学专家。同时兼任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瑞典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法国高级社会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处作过学术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由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计算器处理系统”经国家评审获优秀等级。“计算器语言田野调查系统”为教育部有声语言数据库计划的专用软件,正在全国推广使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与东亚语言历史比较、方言学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并一直致力于把新的研究手段运用于历史语言学和方言学。
来国龙,1968年生,浙江萧山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本科,北京大学考古系古文字及商周考古方向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艺术史博士。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F)艺术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艺术史、古文字学及文化遗产研究。发表中英文论著数十篇,代表作有 Excavating the Afterlife: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 Religion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5)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