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讲座80
CHINESE ASTRONOMICAL SYSTEMS IN THE SOUTH PACIFIC?
Conforming Earth to Heaven through the reaches of theAustronesian Expansion.
南太平洋上的中国天文系统?
——使“地”顺应于“天”的南岛扩张
时间:5月6日(周日)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戴木德(Frederick H. Damon,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人类学系 教授)
主持人: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讲座语言:英语
【内容简介】
本次演讲旨在中国和南太平洋文化中的天文学应用之间创建一种综合考察的方式。问题是,这一综合考察的方式是否能成为进一步比较研究的根据?本研究促使我完成了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报告,报告中对我从1973年起就开始关注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南太平洋社会系统,和中国的综合全景进行比较研究。2017年夏天我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如何使自身全面符合于“天”的思想与美拉尼西亚原住民宇宙论系统之间存在一种出乎意料的一致性。前者主要根据David Pankenier研究《山海经》的作品,即2013年出版的《早期中国的占星学和宇宙论》(Astrologyand Cosmology in Early China)。虽然这些相似之处在其各自对银河的理解方面体现得最为确切,但更有趣的是,中国二十八星宿与对巴布新几内亚东部库拉圈各岛的航海认识之间存在相似性。各岛之间被认为具有循环关系,人们认为每个岛都对应一颗星。那么,这些理解同中国传统思想中将每个地方对应一颗星的二十八星宿又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这种实践是中国文化总结其时空观的方式之一。那么这些系统是什么?它们如何运转?如何在6000年中被不断寻找新的生命裂隙的东亚人变换其在新环境中的位置?尽管中国天文学的文本研究只能追溯到4000年左右,但这项研究却昭示着,6000年前从现今中国福建省开始的南岛扩张为肇始,中国天文系统形成的基本原理就已经就位。
【学者简介】
戴木德(Frederick H. Damon),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博士,自1976年起任教于弗吉尼亚大学人类学系。他在巴布新几内亚伍德拉克岛(Muyuw, 或 Woodlark Island)完成了历时49个月的居住和研究,并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及附近区域进行过近1年的研究考察。尽管通常来讲,他是研究美拉尼西亚的专家,但从1980年代弗吉尼亚大学与云南民族学院(现云南民族大学)建立联系以来,他就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兴趣。
戴木德教授目前的研究始于1991年,那一年他第一次去台湾和云南。1990年代的环境研究将他的目光引向东亚和太平洋的历史、中国东南开始的南岛扩张,继而引向将东亚和太平洋联系的中国福建泉州。虽然他的中国研究本来是一个独立的计划,但是当中国学者将他带入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中,两个区域的相似性便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在2017年的他的新书《树木、绳结与支架》(Trees, Knots, and Outriggers)最后一章“运动的几何学”中,戴木德教授阐明了这个重要概念的建构,即正如很多中国的寺庙那样,被理解为风和水的复杂综合体的桨叉架船,如何联结着天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