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大卫·阿米蒂奇(David Armitage)是著名的思想史和国际史学者,现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讲座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应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邀请,阿米蒂奇教授将于近日访问文研院,作为特邀访问教授讲学。我们特就讲学活动安排进行预告,以飨读者。
北大文研讲座
历史的多重视界:空间、时间和过去的未来
Horizons of History: Space, Time and the Future of the Past
时间:2018年5月14日14:30
地点: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主持:彭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副教务长)
摘要:“大历史”正在重返历史研究的各个领域。许多历史学家正在拓宽空间,以创造国际性的、跨国的和全球的历史。还有人正在扩展时间,以追求大历史、深层历史和关于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历史。 怎样解释这种视野的扩大? 如何将跨国史和跨世代的历史联系起来? 而它们对于历史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北大文研讲座
作为海洋史的世界史:全球视域下的大西洋
World History as Oceanic History: The Atlantic in Global Perspective
时间:2018年5月16日14:30
地点: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主持:李伯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摘要:直到最近,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对陆地、领土和它们人类居民的历史怀有偏爱。然而世界表面的三分之二是水,人类历史的许多时间是在海岸上、海洋周围并且穿越洋面进行的。本次讲座拟通过海洋来重新想象世界史,并且以地中海、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代表来考察海洋史的多重谱系。讲座会指出,这些模型并未穷尽一种关于世界的海洋史的潜力。讲座将以大西洋及其历史为例展示来自其他海洋领域的模型如何能帮助我们打开新的历史,这是关于居于更大海域内的各地区的历史,大洋之间跨国连接的历史以及海浪之下那个世界的历史。
北大文研讲座
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
时间:2018年5月17日14:30
地点: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主持: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摘要:我们以为,当内战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就能认出它。然而,关于内战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观念,有着漫长而富有争议的历史——从它在罗马共和国的起源到早期现代欧洲直至今天的辩论。 定义这个术语是极其政治性的,因为关于什么使一场战争成为“内”战的不同观念,通常取决于一个人是统治者或叛乱者、是胜利者或战败者、是受害者或局外人。将一场冲突称呼为内战会形塑它的结果,因为这会决定外部力量是选择卷入其中还是袖手旁观:从美国革命到第二次海湾战争,关键决策便取决于这种视角的转变。在西方,内战的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但在其他地方,内战在过去二十年里频频爆发——从巴尔干到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和斯里兰卡,以及最近的叙利亚。西方的民粹主义也加剧了政治分裂,以致民主政治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以其他方式进行的内战。
北大文研讲座
启蒙运动的黑暗面:世界主义与内战
The Dark Side ofthe Enlightenment: Cosmopolitanism and Civil War
时间:2018年5月21日14:30
地点: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主持: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关于世界主义的当代理论将它与有关对话、宽容和不断扩大的社群和交流空间的基本承诺联系在一起。它与其他更具冲突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如特殊主义和民族主义相对立,并且滋养着有关“文明化”与和平化的目的论历史。本次讲座通过追溯世界主义与国内冲突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特别关注“革命的年代”作为一个显著的世界主义和内战激增的时代,对这种有关世界主义的简单假设提出质疑。世界主义和内战被“civitas”(city/城邦)这个观念联系在一起,它是确保和平的有组织的人类共同体,但正如从西塞罗到奥古斯丁的罗马作者提醒后来人的那样,它也是公民同胞或cives(citizens/公民)之间反复出现的毁灭性冲突的舞台。这一罗马传统暗示,生活在城邦中易于招致内战;事实上,只有那些建立了城邦生活的人,才有内战之虞。世界主义可能曾被构想为这种城邦内部冲突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它的普世主义具有未曾意料的悖谬后果。通过扩大城邦的界限,世界主义将内部冲突的舞台扩展至囊括全人类:正如马吕斯·彭眉胥(Marius Pontmercy)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质问的那样,“内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存在‘外部’的战争这回事吗?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战争不都是兄弟间的战争吗?”通过暗示所有人类都是同一个共同体的公民,它也使有关“全球内战”的观点可堪思索,这一观点由卡尔·施密特及其追随者阐发,并在最近由研究跨国恐怖主义的分析者们激活。
【参考书目】
- "Horizons of History" :Jo Guldi and David Armitage, The History Manifesto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Chinese translation, Truth & Wisdom Press, 2017); Lynn Hunt, Writing History in the Global Era (W. W. Norton, 2014).
- "World History as Oceanic History" :David Armitage, Alison Bashford and Sujit Sivasundaram, eds., Oceanic Histo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David Armitage and Michael J. Braddick, eds., The British Atlantic World, 1500-1800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2nd edition, 2009).
- "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 :David Armitage, 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 (Alfred A. Knopf, 2017; Chinese translation, China CITIC Press, 2018); Armitage, et al., "Book Forum: 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 Critical Analysis of Law, 4, 2 (Fall 2017): 129-89.
- "Cosmopolitanism and Civil War" :Cécile Fabre, Cosmopolitan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Dina Gusejnova, ed., Cosmopolitanism in Conflict (Palgrave Macmillan, 2018).
【学者简介】
大卫·阿米蒂奇是著名的思想史和国际史学者,现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讲座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他著述颇丰,著有《内战:一部观念史》(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历史学宣言》(The History Manifesto)、《现代国际思想的根基》(Foundations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Thought)、《英帝国的意识形态起源》(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British Empire),并合编有《海洋史》(Oceanic Histories)、《全球史中的国际法》(The Law of Nations in Global History)、《太平洋的历史:海洋、陆地、人》(Pacific Histories: Ocean, Land, People)、《全球语境中的革命年代》(The Age of Revolutions in Global Context)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