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明之间系列讲座】林丰民:阿拔斯朝百年翻译运动与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发布时间:2019-04-19

“文明之间:交融与再造”系列讲座

 

 

“文明之间”系列讲座 · 文讲座123

拔斯朝百年翻译运动

与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时 间

2019年4月19日(周五)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2

主讲人

林丰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持人

付志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在阿拉伯阿拔斯朝代中期的公元830年至930年左右,在历任哈里发的大力资助和倡导下,建立了智慧宫,集翻译、学术研究、图书典藏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开展了大规模、有组织的长达百年的译介活动,形成了巴格达、开罗、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等多个文化中心,促成了阿拉伯文化在之后几百年的繁荣局面。翻译的典籍来自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多个语种、多种文化体系,尤其对于保存古希腊的典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译介与研究,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罗亚斯德教、比教等各种宗教思想和文化模式在这里汇合,从而开启了以阿拉伯语为主要用语的强有力的阿拉伯文化进程,激发了帝国臣民的智慧,大大丰富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内涵,为阿拔斯王朝后期创造出举世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成果奠定了基础。

 

【学者简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搜狗截图20190416162044.png

 

林丰民,博士,福建游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专业。从事阿拉伯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阿曼卡布斯国王讲席项目研究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2004-2009年曾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教育专员。

 

在《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和《读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阿拉伯现当代作家的后殖民创作倾向》、《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和《阿拉伯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机遇与挑战》等学术性论文70余篇,学术文章20余篇。出版了《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研究》、《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第一作者)和《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倾向》(第一作者)等4本专著,参与了《现代伊斯兰主义》、《东方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名著鉴赏》等6本书的撰写。翻译了《无岸的女人》、《爱的诗篇》、《致电祖国》和《最后的宝剑》等4本阿拉伯诗集,长篇小说《埃米尔之书:铁门之途》(第一译者)、《女儿桥》(第一译者)以及其它译作。还参与《中国百科大辞典》、《精神文明大典》和《东方文学名著鉴赏大辞典》等辞书的编写。

 

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年9月获得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0524185852.jpg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温馨提示: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TIPS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关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明之间:交融与再造”系列讲座信息。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 - 640?wx_fmt=jpeg.jpg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