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五周年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1-09-20


今年的9月20日,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作为北京大学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文研院五年来始终秉持“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围绕“文明:中华与世界”的核心关怀,凝聚了大批优秀学术人才,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活动。而面对疫情所开启的“新常态”,文研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等线上平台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为服务学术、服务学者开辟出新的阵地。


值此文研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将在9月20日当天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我们希望延续既有传统,通过组织学术活动的方式,邀请文研院的朋友们畅叙旧谊,结识新朋,在交流中激活新的议题。近者悦,远者来。我们诚挚邀请您“回家”,一起见证文研院的成长。

文研五周年 · 9.20 系列学术活动

纪念活动

时 间: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13:30

发言人:北京大学校领导

袁 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叶少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副教授、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

主持人: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文研五周年 · 9.20 系列学术活动

主题学术报告 · 第一讲


文研讲座 221

先秦礼书所见

“五十养于乡”“五十而后爵”新解

父老体制与爵制起源


时 间: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14:30

主讲人:阎步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主持人: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委员



内容提要

今人年至十八,就是法律上的成年公民了,退休规定目前是六十岁,二者间的“五十岁”,也许会引发人生感慨,却没有制度意义。而先秦礼书中的“凡养老”记述,却表明在历史早期,男子年至五十便得到多种优待礼数,由此实现身份转换,进入老龄群组。“五十养于乡”表明,年至五十便成为乡饮酒礼的尊崇对象。乡饮的基本席次是子弟在堂下立侍,父老在堂上安坐。这个堂上执爵坐饮的席位,就是原生意义的“爵”;获得堂上坐席,可视为原生意义的“五十而爵”。相关礼数还有五十岁用杖,近两米高的杖是老龄群组的身份标识;还有称谓的变动──男子三月起名,二十取字,年至五十就要改用由“伯仲”构成的尊称。“二十而冠”使人成为社会正式成员,五十岁时的各种身份转换礼数,不妨称为“爵礼”,其功能是使人脱离子弟行列,跻身于父老阶层。氏族长老、乡里父老,构成了原生社会的支配阶层。“爵礼”的意义,就是维系“父老─子弟”体制的存续。


文研五周年 · 9.20 系列学术活动

主题学术报告 · 第二讲


文研讲座 222

世界政治

核心问题与研究方法探索


时 间: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16:00

主讲人: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主持人:袁 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内容提要

传统上,我所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学科领域被称为“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它上面的“一级学科”是政治学。近几年,我个人的兴趣点转移到了“世界政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特别是各国的国内政治,也可以包含国际关系。在西方,这属于“比较政治”的学科领域,是政治学下面的分支学科。


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既相互交融,其核心问题又有区别。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之间政治关系的远近亲疏,国际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国际秩序与规则、外交政策等等。


世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追求哪些国内政治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关系如何,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在世界政治领域,判断一个国家“好”与“坏”的标准,是它在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等方面表现如何,其政府能否得到本国人民的拥戴,而不是它的国际地位以及同中国关系如何。


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两个领域的核心问题不同,研究路径自然有差异。我将以当前阿富汗问题为例,探索世界政治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法。


报名须知

1. 因北京大学校园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只面向北大校内师生。对校外关心文研院、对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我们深表歉意。五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纪要将在文研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敬请关注。


2. 北京大学校内师生通过点击此处填写报名表,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17日中午12:00因会场容量限制,本次五周年学术活动参与名额有限,完成问卷不代表报名成功。报名成功的同学,我们会邮件通知会场具体位置和入场方式。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