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名学者讲座79
石窟寺建筑研究的角度与问题
以龙门石窟为例
时 间:2021年11月24日(星期三)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彭明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助理教授
评议人:郑 岩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主持人:徐怡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内容提要
自营造学社以来,石窟寺就受到了建筑史研究的关注,除注重石窟壁面图像和仿木构所表现的早期建筑形象外,还从更宏观、整体的建筑空间角度,将石窟视为一种特殊的宗教建筑形式,进而将石窟寺的兴造视为一场长时间持续的大型营造工程。本讲座以龙门石窟为例,按石窟寺营造工程所涉及的空间次序,分选址、斩山、前廊、窟室、窟前附加建筑五个方面,阐述从建筑空间视角观察到的新现象和提出的新问题,探索多学科交叉的可行路径,以回应石窟空间中国化和石窟寺景观历时演变等核心议题。
主讲人简介
彭明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石窟寺建筑与建筑考古。主持三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和两项重大项目子课题,在《文物》、《考古》、《美术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赞 助
兴证全球基金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UcWXjl2kPo43
拓展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讯息)

彭明浩《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文物出版社,2017年
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彭明浩《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
中国石窟寺窟前建筑可分为窟面雕凿的石质仿木构和窟前接连的木构窟檐殿阁两大类,前者的研究较为系统,后者近年也逐渐受到关注。相关发现与研究工作反映出窟前建筑与石窟本体紧密相关,需将两者视作一个整体,从石窟寺的总体沿革、布局、功能、构造等角度对崖面和地面的建筑遗迹进行全面完整的记录与研究,并作为后续维修与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