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1-11-28



文研论坛151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



时 间: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引言人:李庆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

             孙 键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人:李伯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与谈人:汪前进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荣新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黄纯艳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

近一个世纪前,王国维先生提出了史学研究要使用“二重证据法”的倡导。他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此后,中国学者使用“二重证据法”研究历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过去难以见到的文献和过去完全不知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使得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在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中,尤为显著。大量的域外文献,成为我们进行研究的新史料。规模空前的水下考古发现,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物证。因此,邀请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有关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对话,将不仅有助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促进历史学和考古学两大亲缘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携手合作,共襄史学大业。


引言人简介

李庆新,广东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海洋史研究》主编。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会长。著有《明代海外贸易制度》、《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中、英、韩语种)等。


孙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持“南海1号”明代沉船考古发掘、“南海1号”宋代沉船考古发掘、均州城水下考古调查等工作,其中获得2010、2019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奖、考古论坛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奖。现为“南海1号”宋代沉船考古发掘领队。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KsgUQ8m67xFs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