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论坛154
景贤作圣
中国圣贤的多学科探讨
时 间: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13:3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报告人:刘永华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研院2021年秋季学期邀访学者
李 霖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鞠 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赵丙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教授
与谈人:王铭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赵晓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新雅书院 副教授
吴 飞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内容提要
“圣贤”是中国古代最值得注意的政治文化主题之一,不惟直接关涉对于中国文明的总体理解,也是理解近现代历史、甚至当下社会的关键问题。由文明比较的眼光观之,诸文明史上的圣贤、圣哲、圣徒均与知识、政治和宗教传统的创立与发展息息相关,又各有不同的侧重与关联。在古代中国社会,“圣人作而万物睹”的理念不但奠定了中国文明之精神结构的底蕴,更深刻影响了政教制度,帝王即以圣贤的身份君临天下,同时王朝国家在界定圣贤内涵、推动圣贤崇拜方面,也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在王朝国家倡导与士大夫传统的影响下,“景行维贤,克念作圣”成为修齐治平、改造社会的起点。正因为此,圣贤及其崇拜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还影响到士人阶层的生命历程及其所处地域和民众的社会与道德生活。本次工作坊拟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出发,讨论历史进程和书写中的圣王与圣人形象、乡贤成立的环境、圣贤的崇拜与祭祀及皇帝与神明关系等问题,以期推进对中国古代圣贤问题的探讨。
本次工作坊为刘永华发起组织,由来自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六位学者参与,其中五位学者报告论文,一位学者担任与谈人。现将论文报告者及论文主题列举于下:
赵丙祥
万章的隐忧:虞舜神话的孝悌与政治
李 霖
《史记》中的孔子形象
王东杰
“乡贤”何以可能?
鞠 熙
圣贤怎样成神:明清北京的城市土地神
刘永华
百神之主:明代政治话语中的圣神关系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