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镜像中的文明 ——《波斯人信札》三百周年

发布时间:2021-12-22

文研论坛155

镜像中的文明

《波斯人信札》三百周年



时 间:2021年12月22日(星期三)14:3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发言人: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葛耘娜(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

今年是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出版三百周年。这部欧洲启蒙运动中的重要著作用书信体裁讲述了两个波斯人旅行到欧洲(主要是法国)的故事,在1721年出版后非常畅销,在之后的三百年中也吸引了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关注。在这部小说中,两个波斯人来到欧洲,在欧洲文明的镜像中,他们自己的文明变得“奇怪”起来;同时,他们从波斯带来的文明镜像也使欧洲文明突然变得“陌生”。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的“文明互鉴”为不同文明的自我理解和互相理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在“文明冲突论”似乎重又燃起的今天实际上有许多启发意义。本次工作坊一方面纪念《波斯人信札》出版三百周年,另一方面从多学科的角度探讨这本书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视角以及它们产生的影响。


工作坊由段德敏发起组织,由来自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四位学者参与,每位发言30分钟,他们的论文报告题目列举于下:


崇 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波斯人信札》中的政体、人伦与心灵


葛耘娜(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波斯人信札》中的德性问题


张 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波斯人信札》中的立法者科学——从穴居人故事的隐喻谈起


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文明的陌生化与普世想象——《波斯人信札》中的文明互鉴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会议号码:941 143 808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9LXyvB5wuuBJ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