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文明:考古学的视野”系列论坛之二·文研论坛158
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堆国家
时 间:2022年4月1日(星期五)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引言人: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与谈人:许 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雷兴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
赵 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三星堆考古队队长
内容提要
三星堆文化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考古学文化。考古学家非常幸运地在三星堆遗址发掘到8个埋藏坑,坑中的埋藏物原先应是三星堆国家神庙内的整套像设、陈设和礼仪用具。其中的像设表现的不同等级、不同族群、不同职业的三星堆统治阶级成员在祭祀场所中的情况,给我们认知三星堆国家中央权力机构的运作提供了丰富且形象的材料。随着田野工作的推进和考古研究的深入,三星堆文化一些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三星堆文化时期出现了广汉三星堆这样的大型中心都城,但却未见多层次的中下层级邑聚,并且自从三星堆文化形成后,原先成都平原乃至于四川盆地星罗棋布的城邑和聚落都烟消云散,只是当三星堆文化衰落以后,这些邑聚才又纷纷出现。这些现象给我们考察三星堆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代国家,其中央各社群如何分配权力?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又是怎样?三星堆国家如何将治权推行到整个管控区域?三星堆古国的国家结构与夏商周王国有何异同?诸如此类问题,关系到三星堆国家的结构和特点,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将有助于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研究。
参考文献
孙华:《三星堆器物坑的埋藏问题——埋藏年代、性质、主人和背景》,见《南方民族考古》第九辑,2013年,科学出版社,2013年。
施劲松:《十二桥遗址与十二桥文化》,《考古》2015年第2期。
拓展阅读

孙华《三星堆埋藏坑概说》
(点击图片阅览更多)
引言人简介
孙 华
四川绵阳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专业领域涵盖中国青铜时代考古、西南地区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是中国西南区域考古协作的发起人。长期致力于西南地区考古的探索,在四川盆地青铜时代考古和三星堆文化研究方面用力尤多,多年前就有《四川盆地的青铜时代》和《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的相关专书,以后也一直关注三星堆考古的进展,是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者之一。

施劲松
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系进行学术访问。现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周考古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长江流域青铜时代的文化与社会。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