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自西周中晚期崛起于陇右,七百年间,由小而大,统一天下。秦代虽然短促,其制度、文化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刘邦集团“承秦立汉”,建都于秦之故地,因循秦法,缘饰儒术,熔铸古今,创造出气度恢弘的“汉家制度“。上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探明了秦文化从早到晚的发展序列,揭示出西汉繁盛文明的丰富面相,尤其在城邑、陵墓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新见迭出。
2022年春季学期,秦汉考古名家焦南峰研究员、梁云教授到访北大,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担任驻访学者。借此机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及北大文研院共同策划,邀请两位先生联袂登台,推出“秦汉考古与文明”八讲,系统呈现秦汉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讲座也得到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支持。
秦汉考古与文明八讲

时 间:2022年4月1日起,每周五14:30
地 点:北京大学考古新楼A座101教室
主讲人: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文研院邀访学者
梁云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文研院邀访学者
系列内容
第一讲
东来西就
——秦的渊源、迁徙与都邑
2022年04月01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梁云
第二讲
秦为大鸟,垂头中国
——从秦文化的独特性看秦统一的必然性
2022年04月08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梁云
第三讲
“临其穴,惴惴其慄”
——秦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022年04月15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焦南峰
第四讲
“望陵生义”
——从秦陵看秦崛起与统一的必然性
2022年04月22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焦南峰
第五讲
遂霸西戎
——考古学上所见秦与西戎关系的演变
2022年05月13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梁云
第六讲
葬俗与族群
——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的新思路
2022年05月20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梁云
第七讲
“西风不残照”
——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022年05月27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焦南峰
第八讲
最早的“里”
——西汉陵邑的初步探索
2022年06月10日(星期五)14:30
主讲人:焦南峰
主讲人简介

焦南峰
陕西省岚皋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七七级考古专业,长期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就职。参加和参与主持了秦都雍城、秦公陵园、秦公一号大墓、马家庄秦宗庙遗址等发掘与研究;主持了勘探、发掘了汉阳陵帝陵南阙门、帝陵东区从葬坑、陪葬墓园、“德阳庙”、阳陵邑;主持了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筹建和布展工作;主持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西汉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研究工作。代表作:一、《汉景帝阳陵》、《汉成帝延陵》等系列考古报告及简报近三十部(篇);二、《试论西汉帝陵的建设理念》、《西汉帝陵无昭穆制度论》、《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的分析与推定》、《秦人的十个陵区》、《秦陵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等秦汉陵墓系列研究文章六十余篇。

梁 云
新疆阿克苏人,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曾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现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年在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曾主持发掘甘肃甘谷县毛家坪遗址、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遗址等。研究方向为周秦汉考古、中亚考古。著有《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