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李开元: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07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之七 文研讲座286


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时 间:2023年4月7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李开元

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 教授

主持人:田 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李孝聪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王明珂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


内容提要

作为一名职业学者,生命的历程与学术的历程同步,学术转型不仅意味着思想方法的转变,往往也连带着生存方式的变化。我的学术转型,从研究到叙事,从书斋到田野。叙事到哪里,就去到那里。古城址、古战场、古道路、古遗址,最是我关注的地方,是我复活往事的历史现场。

本次讲座,我将结合《秦崩》《楚亡》《汉兴》的写作,回顾自己行走历史的历程。进而,结合我对学术转型和学术人生的思考,阐述自己对于田野考察的看法。


主讲人简介

李开元


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后留学日本,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秦迷——重新认识秦始皇》等作品。相关论文有:《释“历史”——汉字史学理论的文字基础》、《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世界》、《末代楚王史迹钩沉——补“史记”昌平君列传》等。近年来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精神,倡导研究与叙事并重、文史哲贯通的学风。  


线上听讲渠道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五讲),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分享各种方法、经验、体会和思考。2023年,我们还将在这一系列下推出五场讲座,内容如下:

6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主讲人: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7

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主讲人:

李开元

日本就实大学 教授

8

从文献传统到田野对话

主讲人:

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9

语言学田野的假设与实践

主讲人:

汪 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10

秦汉陵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主讲人: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