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国古代社会的宏观历史分析——赵鼎新《儒法国家》研读会

发布时间:2023-04-23


文研读书45

中国古代社会的宏观历史分析——赵鼎新《儒法国家》研读会



时 间:2023年4月23日(星期日)14:00

地 点:北京大学俄文楼201会议室

引言人:赵鼎新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主持人:李 猛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发言人:陈苏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方诚峰  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罗祎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内容提要

《儒法国家:中国历史新论》是全球知名社会学家赵鼎新教授的最新中文著作,该书英文版于201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该书也获得了美国社会学学会2016年度政治社会学研究最佳著作奖。


 在《儒法国家》一书中,赵鼎新教授对公元前11世纪至清朝灭亡的中华帝制的历史进行了一项全新的讨论。 这项研究首先揭示了一些可以解释“中国如何以及为何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一统下发展出官僚制帝国”的因素。 随后,本书考察了在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吸收了儒家和法家两种哲学传统的政治体制。 虽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宗教、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但是儒法体制却延存了两千多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体制的存在,尽管中国从北宋时期开始就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但是并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 在考察这一政治体制的本质时,赵鼎新教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中国历史,即强调结构性力量与社会机制在塑造历史动力方面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历史社会学作品,《儒法国家》旨在阐述中国的历史型态是如何被给定历史时期中社会行动者们的意义性行为——而非某种单一的社会力量——所塑造,尽管这些行为要受到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识形态力量构成之格局的限制; 并且,社会行动者们的行为也改变着这些社会力量本身。 本书为中国历史的长期型态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引发了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之间的持续性探讨。


本次研读会,我们有幸邀请到本书的作者赵鼎新教授做引言。研读会将在李猛教授的主持下,由陈苏镇、杨念群、方诚峰、罗祎楠四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带领研读这本优秀的历史社会学著作。


拓展阅读




赵鼎新《儒法国家:中国历史新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目录(滑动阅览)




主讲人简介



赵鼎新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 Max Palevsky 荣休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和社会科学方法。 中文专著有《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东周战争和儒法国家的形成》、《民主的限制》、《合法性的政治》、《什么是社会学》以及《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英文专著Power of Tiananmen 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2001年度亚洲研究最佳书籍奖以及2002年度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最佳书籍奖。英文专著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于201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美国社会学学会2016年度政治社会学研究最佳书籍奖。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元培学院何善衡书院



报名方式

请参加活动的同学扫码进群

请元培学院的同学在智慧校园上报名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