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与风土”系列论坛·文研论坛173
“翻译”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时 间: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内容提要
广义的“翻译”过程泛指社会共同体上下和内外的信息、物、制度、思想等的“跨界运动”:翻译学者的文学和理论翻译是用自己的词汇“化”他者思想的过程,人类学者的民族志是用自己的行走“化”异域文化的过程。19世纪到20世纪的大规模的翻译过程极大塑造了中国思想的面貌,在翻译实践中形成了翻译理论和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今天如何避免当下跨文化研究中出现的“以己译他”和“以他译己”的简单对立,形成系统的跨文化研究理论,既警惕其背后潜在的文化帝国主义,又不惮于形成中国本土的标识性概念和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再次回到近代翻译实践和理论并反思“翻译”概念本身以及广义的翻译实践过程。
议 程
主持人
董 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9:30-9:50
贺方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经典翻译与古典传统的复兴
9:50-10:10
闵雪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亚非作家会议背景中的葡语文学译介
10:10-10:30
孙 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语言的最初碰撞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以中印和中法文化为例
10:30-10:50
叶少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式翻译与翻译式研究——以古代经典的今译为例
10:30-10:50
张 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民族志与翻译——史志传统与科学方法
11:10-12:00
讨 论
评议人
董 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